编辑:ddayh.cn
最近,有读者私信,向我讲述他的困惑:在与父母相处的过程中,自己总是尽心尽力,凡事都为父母着想,而自己的弟弟却总是好吃懒做,只顾自己享受。但是,父母就像看不见自己的辛苦付出似的,对弟弟宠爱有加,常常忽略了自己。
因此,我感到非常不公平、内心沮丧,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关于这个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解释,其中涉及了多条心理学规律。
规律1:投入的精力越多,在乎的越多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对某件事情的前期投入越多,就会越在乎这件事。例如,在一段感情中,你为对方付出的越多,也就越难放下这段感情。因为当你全心投入、付出的时候,你觉得自己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自己很在乎这段感情。渐渐的,你的态度会被你的行为所影响,正所谓“因为用心、所以动情”。
这个规律在股票交易中也能够体现出来,当你对某只股票投入了大量的金钱、时间后,即便这个股票处于亏损的状态,你也很难及时放手,你会抱着侥幸心理去等待着回本的那一天。
同理,这个规律在家庭关系中也同样适用。对你父母而言,弟弟好吃懒做,总是让父母操心。于是,父母自然在弟弟身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更多,总是想着弟弟会不会出岔子。
而当他们在你弟弟身上费了很多心思之后,就会更加在乎他了。相比起来,你总是乖巧懂事,不用让他们操心,他们对你的关注自然就少了,因此很容易忽略你的感受。
规律2:家里最孝顺的子女往往没有陪伴在父母身边
仔细观察会发现,那些最孝顺的子女往往是家里比较能干的。他们在外打拼,获得了不错的经济条件,也有孝心、责任心,每当看望父母的时候,少不了带去一大堆吃的、穿的,洗碗做饭的时候也尤为积极。
但是,正是由于他们长期难以陪伴在父母身边,虽然懂事、孝顺,也难以每天见到父母。相比之下,那些能力普通、好吃懒做的兄弟姐妹,常常出现在父母的日常生活中,即使没有帮助父母做什么家务劳动、经济支持,但是他们的陪伴让父母感到了开心。因此,有的子女虽然对父母极其孝顺,但由于无法陪伴在父母身边,而导致父母感到失落、不太喜欢。
补偿心理
另外,人们普遍具有一种“补偿心理”,当你缺乏什么东西的时候,就会想要通过其他途径补回来。由于有能力的子女长期在外打拼,无法陪伴父母,因此当看望父母的时候,往往有着补偿心态,希望通过自己的孝顺行为弥补自己平时无法陪伴父母的遗憾。
所以,相对于那些常年在父母身边的兄弟姊妹,他们常常是显得最积极、最勤快。这就是为什么这些子女看上去既勤快、体贴、又孝顺、懂事,却得不到父母欢心的原因,其实只是你因果倒置了。
热门中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