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近两年,咱们越来越注重体检,与此同时,各种“结节”、“息肉”、“囊肿”、“增生”等检查结果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体检报告上。
很多朋友看到这些“异样”的检查结果,就开始惴惴不安,担心是癌症,即便不是癌症也担心会发展成癌症。有的朋友也在手术还是不手术之间纠结。
那么,这些“异样”的检查结果是不是癌、会不会发展成癌、要不要治呢?
今天,我们找来全国各领域的权威专家,给大家最权威的介绍,赶紧找来自己的检查报告对照下吧~
肺小结节
小于8毫米不用怕
以前体检大多是拍胸片,这种检查一般查不出肺小结节。但是咱们国家现在肺癌的发病率非常高,所以很多地方就把体检项目胸片升级成了 CT。
随着这个项目的普及,越来越多人的体检报告单上出现了“肺小结节”的字样。
肺结节是不是肺癌?或者发展下去会不会变成肺癌?
其实,看到“肺小结节”字样也不用提心吊胆,因为肺部结节可能是肺炎、肺结核,也可能是以前肺结核留下的疤,而真正是肺癌的比例很小。
(肺结节)90%以上是良性的,真正恶性的比例只有 1.2%。
肺部小结节大部分由良性疾病引起,小于 6 毫米肺结节,是肺癌的概率不到 1%,因此,并不需要太过担心。直径在 6~8 毫米之间的肺结节,肺癌概率在 0.5%~2%,直径大于 8 毫米的肺结节,肺癌概率大于 3%。
根据最新的国际上对于肺结节的良恶性诊断指南建议:
大于 6 毫米的磨玻璃结节和 6~8 毫米的实性结节,6~12 个月随访如变化不明显,后续的随访间隔为 18~24 个月。
对于 8 毫米以上的实性结节,恶性病变的可能性增高,需要 3 个月随访,并考虑 PET-CT 检查或病理活检来明确诊断。
甲状腺结节
95%都是良性,活动性差的要当心
体检中,最常见的就是甲状腺结节了,很多朋友看到是“结节”之类的字样就会异常的紧张,生怕需要手术,还提心吊胆的想是不是甲状腺癌什么的,需不需要忌口。
之所以很多人都有甲状腺结节的问题,主要是因为 B 超技术的进步,连 3 毫米的结节都可以看到。
事实上,1 厘米以下的“甲状腺结节”完全不必担心,也不需做进一步检查,这类结节多质软或韧,表面光滑,边界清楚,可随吞咽上下活动,也就是良性的表现。大多数甲状腺癌是“惰性肿瘤”,即“它很懒,不爱转移,也不爱进展。”
如果结节大小在 1~4 厘米,一定要定期做检查。如果结节的活动性很差,且检查中显示血流量比较大就一定要当心,要按照医生的建议做穿刺活检。
此外,如果良性的结节,但结节比较大,且对气管周围器官造成压迫症状,也需要考虑手术。
乳腺增生
正常的生理现象
一个体检下来,10 个女生 8 个有“乳腺增生”问题。这时很多女性往往会跑去医院问医生“乳腺增生会不会癌变成乳腺癌?”、“吃点什么药才能‘消灭’增生”。其实,大部分乳腺增生的患者根本不用治疗。
在医学上,有些乳腺增生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最典型的莫过于经期引起的乳腺增生,女性月经前乳房会特别不舒服,感觉胀胀的,还有点痛,但姨妈过了胀痛就渐渐消失。另外,一些女性为了凸显“好身材”,内衣经常会穿得过紧;亦或时最近发生了不开心的事情心情比较郁闷,精神压力比较大,同样也会引起短期的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其实是一种良性病变,正常的生理现象,无特别的治疗方法,极少数会发展为乳腺癌,注意定期复查即可。另外,只要每天保持良好心态,少吃含激素较高的食品,坚持适量运动就能有效缓解乳腺增生。
胆囊息肉
数量多的一般没事
胆囊息肉这个病在中国有近 6% 的发病率,差不多 16 个人里就有一个。大多数人是体检 B 超发现的。它一般经常没啥症状,只有少数人会感觉上腹部不舒服,或者能牵扯着右肩背一起痛。
很多人刚一看到报告单上“胆囊息肉”几个字就吓得花容失色,寝食难安,以为是癌。其实“胆囊息肉”只是超声报告上的一个影像名词,但这个东西是不是癌,超声是分辨不出来的,于是统称为“胆囊息肉”。
看胆囊息肉是不是癌,或者说癌病可能大不大,主要看它的种类。
结直肠息肉
分清炎性还是腺瘤性
除了肺癌,肠癌在我们国家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和肠癌有关的,就是息肉。
肠息肉有炎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两种,前者为良性,后者则容易发生癌变。
结直肠息肉从良性发展到恶性,通常需要 15 年以上,如果能在早期发现,手术切除后,治愈率非常高(90%以上)。肠镜等筛查手段能有效发现早期肿瘤,正是它的普及,让美国恶性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在过去 10 年间,以每年 3% 的速度下降。
除此之外,专家建议:
由于肠癌的发病年龄往往偏大,正常人群 50 岁以上可以做一次筛查,如果没有问题就间隔 3~5 年做一次肠镜。
肠息肉的复发率比较高,且复发时息肉的位置和性质都可能不一样,术后 1~2 年一定要定期做肠镜检查。
另外,如果发现大便带血,不要理所当然地认为是痔疮而掉以轻心。
本文来自: 欣然书斋 > 《寻医问药体检》
热门中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