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病 | 序号 | 症 | 证 | 方 | |
黄疸 | 论治黄疸多见于急性肝炎,病因主为湿热:若热胜于湿者,见大便难等症为阳明证,古人谓为阳黄;若湿胜于热者,见大便溏等症为太阴证,古人谓为阴黄。阳黄宜下,茵陈蒿汤【大栀】。栀子大黄汤、大黄硝石汤等为治黄常用之良方。阴黄则但利其小便,宜茵陈五苓散【茵陈蒿末十分?4克五苓散五分?2克】 ? 1、? 2、柴胡茵陈五苓散方证:主症见:心烦喜呕,不欲食,小便不利,大便溏薄,舌苔白,脉弦细, | ||||
1 | 男,63岁一周前高烧,不久两眼巩膜发黄,小便黄如柏汁。现兼见两胁胀满,纳差,口苦,恶心,舌苔白,舌质红,脉弦稍数 | 大柴胡合茵陈蒿汤方证 | 茵陈蒿汤【大栀】 | ||
2 | 男,25岁现症见:腹胀,低烧,纳差,乏力,头晕,便溏,尿黄,舌质红,舌苔薄白,脉弦数。巩膜轻度黄染,腹部膨隆,腹水征(+),下肢可凹性浮肿(++)。 | 证属肝气郁结,湿热内蕴,为大柴胡台己椒苈黄汤主治:水饮积聚脘腹,肠间有声,腹满便秘,小便不利,口干舌燥,脉沉弦。】 | 己椒苈黄汤 功用;泻热逐水,通利二便。 | ||
无黄疸型肝炎 | 无黄疸型肝炎的方证常见以下几个: 1、柴胡桂枝干姜汤台当归芍药散方证:主症:胸满胁痛,渴而不呕,身倦乏力,下肢酸软,或肩背痛,或腰痛,或头晕,大便偏于,舌苔白,脉弦细加减法:若上证见肝区痛剧者,加王不留行三钱、葱须三钱,旨在活血疏肝止痛;口舌于燥面烦渴不已者,加生石膏一两牛;肝功已正常,而证犹不了了者,上方去丹参,茵陈蒿,适证加减他药,继服至症状消除为止。 2.小柴胡当归芍药散茯苓饮方证:主症:胸胁苦满,心下逆满,痞硬,恶心,噫气,甚则吞酸,胃脘疼,不能食,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弦细。加减法:肝区痛甚者,加王不留行三钱、苦桔梗二钱,旨在活血理气止痛;口渴明显者,加白茅根五钱。 3.小柴胡丹参茵陈甘草汤方证:主症:食欲不佳,或无明显不适,但肝功不正常,小儿肝炎多见本方证。加减法:腹胀明显或有嗳气者,加陈皮一两,理气和胃降逆;大便干而不爽者,加白术五钱,健中和胃。 4.四逆散合当归芍药散方匠:主症:胸胁及心下满,时有眩悸,肝区隐隐痛,不呕不渴,腹胀或痛,小便不利而大便溏频,舌苔薄白,脉弦。加减法:肝区痛者,加王不留行三钱、三棱二钱、莪术二钱,理气活血止痛:肝功不正常者,加丹参一两、茵陈蒿八钱;肝脾肿大者,加鳖甲三钱、龟板三钱;面部色素沉着,或下肢皮肤色素沉着、黑斑、瘀斑明显者,合用大黄廑虫丸。 5.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方证:主症:胸胁苦满,心下急,微烦欲呕,肝区痛剧,GPT偏高,舌苔黄,大便干燥。加减法:肝炎本多虚证,尤以血虚水盛多见,但在漫长病变过程中,或因气滞血瘀而实,或国外邪相加而实,故时有呈现火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方证者,当适证应用;若遇有里实燥结甚者,可加芒硝三钱冲服;而大便偏溏者,可去大黄;肝功不正常者,可加丹参一两、茵陈蒿八钱。 ? | ||||
1 | 女,26岁主要症状:下肢酸软,右胁痛疼,恶心,暖气,纳差,夜间肠鸣,月经前期.舌苔薄微黄,脉弦细。 | 证属肝郁血虚,水饮停滞,治以疏肝理气,养血利水, | 柴胡桂枝干姜汤【芩牡蛎甘粉良】 合当归芍药散【川芎茯苓白术泽泻从】: | ||
男,25岁主要症状:乏力,肝区痛,常咽痛,小便黄.舌苔薄白,脉弦数。胡老诊脉后指出:此证虽病久且见乏力,乍看为虚,但细看脉证,实为肝郁偏实热之证, | 故拟以疏肝祛瘀、清热利湿之法, | 与 大柴胡汤 台桂枝茯苓丸 茵陈蒿汤: | |||
肝硬化、肝腹水 | 脉得诸沉,当责有水……肝水者,其腹大,不能自转侧,胁下腹痛。”揭示了肝硬化、肝腹水的脉匠。该病主要是气虚血虚,血虚水盛,为本虚标实之证,治疗不能急于攻水而求近效,要特别注意慎用大戟、芫花、甘遂、黑白丑等攻伐逐水之晶。这些都是毒性明显的药物,肝硬化、肝腹水多是慢性肝炎迁延不愈,肝功衰竭已极,已不能耐受这些药物的毒性刺激 常见方证 1.茯苓饮合五苓当归芍药散方证主症:乏力,纳差,消瘦,腹满腹水,面色萎黄或有色素沉着,舌苔白少津,脉沉滑。 加减法:腹胀、浮肿明显者,加大腹皮三钱、槟榔三钱;纳差者,加砂仁三钱;肝功不正常者,加丹参一两、茵陈蒿八钱;肝脾肿大者,加鳖甲五钱、龟板五钱,或加服鳖甲煎丸三钱,一日二次,或用大黄麈虫丸二钱,一日二次。 2.小柴胡茵陈五苓散方证主症:口苦咽干,腹胀腹水,乏力纳差,小便黄少,舌苔白腻或黄,脉弦细。加减法:胁痛明显者,加白芍三钱、当归三钱、王不留行三钱;肝功不正常者,加丹参一两。 ? | ||||
1 | 男,46岁现症:腹胀甚,胸胁满,纳差,嗳气,头晕目花,口干稍苦,有时鼻衄,舌苔白,脉沉弦滑。, ? | 证屑血虚水盛,水郁久化热,治以养血利水 | 与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加减: | ||
? ? ? ? 痹症 ? ? ? ? ? ? ? ? ? ? ? ? ? ? ? ? ? ? 痹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痹症 ? ? ? ? ? ? |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如行痹、痛痹、着痹、五体痹、五脏痹等名称,涵盖了经络气血闭塞不通所引起的痛疼或麻痹等症。主要是指关节及肌肤痛疼。历代医籍称渭的风湿、历节、热痹、痛风、白虎历节、鹤膝风、湿痹、风湿热痹等名称多屑于此。本证常见于西医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骨质疏松、强直性脊柱炎、皮肌炎等症。本章所述也概属此。 痹证在表的阳证,也即是太阳病。而在表的阴证,也即是少阴病更为多见,从病位来看,痹证多见于表,从六经辩证来看,多属太阳或少阴。但也有不少见于太阳阳明合病者。也有见于太阳少阳台病者”因此,治疗痹旺,首先要分析患者的症状是属太阳病,还是少阴病,还是阳明病,还是太阳少阳合病,还是太阳阳明合病,再进一步认清是何方证。这样处方用药,治疗痹证多能有效。 1.葛根加术汤方证 主症:项背强痛,发热恶寒,无汗恶风,腰酸身重,苔白,脉弦滑。方药: 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在,是故不愈也。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出汗者,风湿俱去也。”微发汗是治疗痹证的重要原则,葛根汤’清凉解肌、发汗,同时加入苍术利湿,这样湿从小便走,热也随湿解,使风湿俱去。发汗剂中加入利尿、利湿药,为小发汗、微发汗法,宜注意。本方用于急、慢性关节炎,尤其发热无汗而恶寒甚剧、身重的急性关节炎,不问有无项背强几几,多属本方证。他如腰肌劳损、骨质增生、强直性脊柱炎等慢性关节病皆有应用的机会。 2.麻杏薏甘汤方证 主症:周身关节痛,发热午后明显,身重,或四肢关节肿,口中和或口粘,舌苔白腻,脉沉弦滑。本方以麻黄辛温发汗,用薏苡仁甘寒利湿,亦是小发汗之法。《神农本草经》谓:薏苡仁:味甘微寒,主筋急拘孪,久风湿痹。痹证湿热明显时,更不可以发大汗退热,而是在发汗的同时利湿,本方即承此意.虽组成简单,但如方药对证则疗效卓著。本方证多见于急慢性风湿性关节炎而偏于湿热明显者。 3.桂枝芍药知母汤方证【术附姜防甘麻黄】 主症:周身关节痛疼,四肢或膝关节肿、僵硬,或肢、指、趾关节变形,头眩气短,苔白,脉弦。本方多用于慢性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呈现太阳少阴合病,尤其是见关节肿大变形而伴见气冲呕逆者。若风湿热关节红肿热明显者,可加生石膏。 4.桂枝加附术苓汤方证 主症:腰、膝、肘关节痛,头项强痛,或心悸,或胃脘痛,汗出恶风,四肢常冷,口中和,舌苔白,脉弦。 痹证之中,常见外有风寒在表、里有水湿停滞之证,里有所阻,表亦不透,故不兼利其水则表必不解,若强发其汗,激动里饮,变证百出。此时惟有于解表方中兼用利湿祛饮药,始收里和表解之效。本方证不仅是外寒里饮,而且也有陷于表虚寒的少阴证。因此治疗不但用桂枝汤及苓术解表和利水,同时更用了附子温阳强壮。胡老治疗痹证应用最多的是本方药,又当关节疼倔在一侧时,认为是瘀血阻滞,常加入少量大黄以活血通络,在其他方证见到一侧偏痛时也可加用大黄,也是经验之谈。 5.桂枝加黄芪汤方证 主症:长期关节疼痛,汗出恶风明显,四肢关节冷,或身热,或肢体麻木不仁,苔薄白,脉缓。 本方与桂枝加苓术附汤都是桂枝汤的变方,但本方证病在太阳,而后者病在太阳少阴。本方重在固表祛湿,后者重在温阳祛饮.这便是黄芪、附子应用之别,很为重要,宜注意。黄芪味甘微温,《神农本草经》谓:“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补虚。”从所主来看.均属肌肤间病,也可知补虚,主要是补表气的不足,故若是由于表虚水湿邪气不去,而形成的痹痛、麻木不仁、疮痍等,均有用本药的机会。 6.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方证 主症:腰髓、项背酸痛,膝软无力,心悸,心下满,自汗盗汗,或下肢浮肿,舌苔白,脉沉弦细。方药: 痹证以腰背酸痛为主者,多见于腰颈椎骨质增生、骨质疏松、风湿、类风湿、强直性脊椎炎等病。病位多在太阳少阳,而呈血虚水盛之证.故治疗两解太少、养血利水。本方以柴胡桂枝干姜汤两解太少,当归芍药散养血利水,两方合用,是胡老长期临床总结出的经验。该方对长期慢性痹证,尤其是老年人出现的血虚水盛证,适证应用,疗效显著。 | ||||
1、 | 男,一年多来项背强急,头不得运转,头偏左歪,右臂疼痛且麻,尤其是头稍后仰则疼更剧甚。于北京某医院检查确诊为“颈椎骨质增生”,用多种治疗,迄今无效。曾行牵引治疗亦不见效。常恶寒无汗,舌苔白润.脉弦细寸浮。 | 辨证为太阳少阴合病 | 为葛根加苓术附汤方证 | ||
2 | 男,45岁:腰膝酸疼、右臂酸胀、背拘急一年多,经检查为“胸腰椎骨质增生”,中西药治疗未见明显疗效。近一月来身热身重,午后加重,双下肢轻度浮肿。舌苔白腻,脉弦滑细。 ? | 辨为太阳表实热挟湿 | 为麻杏薏甘汤方证, | ||
结果:上药眼三剂,身热身重减轻,又服三剂,身热已,腰膝酸疼减。又经检查确诊有“肾盂肾炎”。改服猪苓汤加防己、苍术等加减,治疗一月余,诸症皆消 | |||||
3 | 男,19岁左足肿痛已五六年,近两年加重。经拍X光片,证实为跟骨骨质增生。现症:左足肿痛,怕冷,走路则疼甚,口中和,不思饮苔薄白,脉沉弦。 | 此风湿属太阳少阴合病 | 为桂枝芍药知毋汤方证 | ||
4 | 女,65岁;右上下肢关节痛、两手麻木三十月。今不慎跌倒,发生四肢不能动,十多天后虽能动,但出魔右肩关节、右下肢疼,两手麻木不能紧握,汗出恶风.舌苔白.脉弛细。(血痹:见麻木) | 此血痹之病属太阳表虚(主治:血痹。阴阳俱微,外证肌肤麻木不仁,如风痹状) |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苓术防己方证: 【黄芪桂枝五物汤芍枣姜】 | ||
5 | 女23岁:右上下肢疼痛、麻木肿胀月余,伴头晕头痛(多在左侧),心悸气冲,手足聂聂动,发则眩冒不能行.大便干,口干思饮,食则腹胀痛,脐上下左右均按痛,舌苔白润,脉沉迟而弦。 | 此病为寒湿偏注,证属太阳少阴合病, | 为桂枝加苓术附大黄汤方证: | ||
6 | 女,58岁:腰髋肩背酸痛两年多,常有胸闷、心悸、自汗、盗汗、眠差易醒。头晕、臃酸乏力,舌苔白,舌质暗,脉沉弦细。 | 此病为血虚水盛,为太阳少阳合病, | 证属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方证 | ||
总结:从治验案例可看出,胡老治疗痹证有三大特点: 第一,注重辨六经方证,即急性风湿性关节痛,常呈现表实热证,即太阳病,治疗多用葛根加术汤、麻黄加术汤、麻杏薏甘汤(如例2)、桂枝加黄芪汤(如例4)等。而慢性关节痛.常呈现表虚寒证,治疗多用桂枝加苓术跗汤(如例5)、葛根加苓术附汤(如例1)、桂枝芍药知母汤(如例3)、桂枝加附子汤、小续命汤、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等,由此也可看出,古人通过治疗痹庸,总结治疗规律,把表实热证称为太阳病,把表虚寒证称为少阴病,继之把里证和半表半里也分阴阳两类,这便是六经的由来。 【小续命汤:1.治中风不省人事,神气溃乱,半身不遂,筋急拘挛,口眼喎邪,语言蹇涩。? (小续命汤:麻杏桂芍防己风,人参附子芩甘芎,六经中风此为宗)】 | |||||
口 舌 生疮、口 腔 糜 烂 | 一些医书也多认为是上热或湿热,:“膀胱移热于小肠,鬲肠不便,上为口糜”。“口舌生疮糜烂,名曰口糜,乃心脾二经蒸热深也”。 “口糜本于湿热”。临床确实有为上热者,以法治之当然有效,但有不少患者为上热下寒,如囿于上热,必医有不周,使不少人含冤受苦。 | ||||
1 | 36岁五个孩子的妈妈:患口舌糜烂已两月不愈,多处投医无效。视其方皆为山栀、黄芩、黄连、知母等苦寒清热泻火之品。近口舌糜烂痛剧,难以进食,甚则饮水都难。患者见人就哭,缘因饮食不足,奶水已无。难以哺乳双胞胎,孩子将饿死。时感头晕,心下痞满,腹胀,便溏,咽干不思饮,舌红绛,口腔、舌严重糜烂及乎看不到正常粘膜。脉沉细。 | 甘草泻心汤加生石膏、生阿胶。 | 半夏泻心用芩连,参姜草枣一并添;寒热互结心下痞,和胃降逆病自痊。 | ||
分析患者症状特点:上火是明显的,但为什么不用三黄泻心汤,而用寸草泻心汤?一是前医已数用苫寒不效;二是有头晕、心下痞满等症,为饮留邪聚,已示胃气不振.故是上热下寒之证,且示中气显虚而急迫舌,恰为甘草泻心汤方证。方中以牛夏、干姜驱饮和胃,以党参、大枣补中健胃除痞满,用黄芩、黄连清上热,井用大量甘草缓急安中。因其标热也重,故加入生石膏以清热,因其阴伤而虐,故加入阿胶养阴生津。因方药对证,故见效电迅速。 | |||||
2 | 女32岁:原有脾肿大,血小板减少,常鼻衄和口糜。3月曾患口糜,服半夏泻心汤加生石膏、生地黄三剂而愈本次发作已一周。舌及下唇溃烂,痛甚,口苦咽干,心烦思饮,鼻衄,苔白,舌红,脉弦细数。 | “本例不是上热下寒的甘草泻心杨方证,而是里热、上热明显的三物黄芩汤方证 | 生地黄八钱,苫参三钱,黄芩三钱,炙甘草二钱,茜草二钱 | ||
三物黄芩汤:治妇人草褥自发露得风,四肢苦烦热,头痛者,与小柴胡汤;头不痛但烦者,与三物黄芩汤,胡老在注解此条时写道:“产后中风,由于失治使病久不解,因致烦热。若兼见头痛者,与小柴胡汤即解。如头不痛但烦热者,已成劳热,宜三物黄芩汤主之,虚劳及诸失血后多此证,宜注意。读至此则豁然明了,该患者有鼻衄、心烦等,已说明里热明显,同时也说明津液伤明显,因此不但要清热,而且要生津,故治疗时以黄芩、苦参苦寒清热的同时。重用生地黄、茜草凉血清热,生津增液,药后热除津生,故使衄止、口糜已。【三物黄芩汤苦参干地黄】{劳热} | |||||
胃及肠溃疡 ? ? ? ? ? ? ? ? ? ? ? ? ? ? ? ? ? ? ? 胃及肠溃疡 | 1 | 男,46岁10年多来胃脘痛疼,近来加重,在当地中西医治疗无效,中药多是温中埋气、活血祛瘀之品。西药治疗无效,动员其做手术,因惧怕拒绝手术而来京治疗。近症:胃脘刺痛,饥饿时明显,背脊发热,午后手心发热.有时烧心。心悸,头晕,身冷畏寒,汗出恶风,口中和,不思饮,大便微溏, 苔白舌尖红,脉细弦。X线钡剂造影检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溃疡面积O.4xO.4cm/。 | 与小建中汤:当表邪存在时,治疗不解表,专温补或理气血,造成外邪久不去,且引邪入内,故胃脘痛长期不愈。当治以温中同时解表,则胃脘痛很快缓解。本患者因有汗出恶风、头晕心悸等症,即有邪在表,并现表虚证,因为小建中汤的适应证。 外寒常被忽视 外寒里虚胃脘痛? | ||
小建中汤之所以谓之小者,以其来自于桂枝汤,仍兼解外,与专于温补的大建中汤【椒参姜】则比较为小也。【蜀椒(6-10克 )炒去汗 干姜(10-15克) 人参(6-10克)?补虚缓急,散寒止痛】 | |||||
2乍看是虚实是实?本是瘀血怎温中 | 男,40岁1962年即确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去年又查出有慢性肝炎,经常疲乏无力,纳差,右胁痛,胃脘痛,时有头晕、吐酸烧心,怕冷,前医辨证为脾胃虚寒,投与黄芪建中汤加味,服六剂,头晕加重,每早起右胁痛,胃脘痛更明显.咽干思饮,大便干,苔白腻浮黄,舌尖有瘀点,脉沉细。 | 瘀血胃脘及胁痛, 少阳阳明合病,本例还有两个特点,即一是右胁痛,一是舌尖有瘀点,为有痴血的特征,本例证属少阳阳明合病并挟瘀血, | 为大柴胡汤 合桂枝茯苓丸方证 【桃芍丹】 故用大柴胡汤和解少阳阳明,并以桂枝茯苓丸祛除瘀血。其 | ||
以上所述皆提到误用温补,是在强调注意解表(例1)和祛瘀逐实(例2),不是说溃疡病不用温补,相反四溃疡病虚寒证确实多见.用温补的方法也就很多;但胡老根据患者具体症状的不同,辨出不同的方证,而用不同的方药。常用的方证有:大建中汤、旋覆代赭汤【半夏泻心汤去芩莲加旋复花代赭石】、黄土汤【附术胶芩甘地黄】阳虚便血。用以温阳健脾,养血止血。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黄土汤主之】、吴茱萸汤等。 | |||||
4 | 男,45岁,近一月来又常胃脘痛,饭前明显,口干不思饮,时感头晕、乏力,大便溏黑,潜血强阳性,苔白,脉沉弦细。 | 与黄土汤 | 【附术胶芩甘地黄】 | ||
5 | 男,32岁胃脘痛反复发作已一年,近一月来加重,食前食后皆痛,常噫气、呕吐、心下痞、烧心、时脘腹胀满,苔白,脉弦细。x线钡剂检查确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下垂。 | 与旋覆代赭汤【半夏泻心汤去芩莲加旋复花代赭石】、 合茯苓饮加乌贝散 | 乌贝散:【海螵蛸(去壳)850g?渐贝母150g?陈皮油1.5g】: | ||
6 | 男,33岁于1963年发现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近来常胃脘痛,饥饿时明显,泛酸.欲呕,吐白沫,时头痛,腹胀,苔白根腻,脉弦。 | 与吴茱萸汤合半夏厚朴汤加陈皮: | 半夏厚朴汤:姜苏苓 | ||
冠 心 病 | 冠心病多属于中医胸痹心痛范畴,在《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第2条曰:“平人无寒热,短气不足以息者,实也。”正是说冠心病(胸痹心痛)多见邪实之证。胡老从六经辨证及辨方证上研究.常用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治疗,认为本病以实证多见。 | ||||
1 | 男,67岁近症以左胸灼热痛,气短,动则明显,时寒时热,心下堵,口苦、时头胀,失眠.大便微干,舌苔黄,脉弦滑。 | 与大柴胡汤 合桂枝茯苓丸加味: | 柴胡四钱,半夏三钱,黄芩三钱,白芍三钱,枳实三钱,生姜三钱,大枣四枚,桂枝三钱,茯苓四钱,桃仁三钱,大黄二钱,生石膏一两,炙甘草一钱 | ||
? ? 冠 心 病 ? ? ? ? ? ? ? ? ? ? ? ? ? ? ? ? ? 冠 心 病 | 二诊:6月1日:上药服三剂.各症均已.唯感夜间憋气,食后烧心,大便干,舌苔黄,脉弦滑略数。上方增大黄为三钱。 三诊:12月23日:上药服二剂夜间憋气已,外出活动仍感气短,但休息后症状渐惭消失,未再来诊,今咳一周而来诊,与半夏厚朴汤加味, 按:本例在前后治疗过程中,都用了活血理气药,但前医无效,而胡老治疗疗效明显,其关键是:前医未注煮患者的寒热虚实,而胡老首先认清是实热,并定位在半表半里,再进一步辨出是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方证,故效如桴鼓。 | ||||
2 ? | 痰饮瘀血阻胸阳;祛痰活血理应当[由两治疗验例可看出,祛除痰饮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之法。] 冠心病常有血液循环不好,而出现四肢发凉、胸闷气短、面色苍白、疲乏无力等.中医辨证当属阳虚,但进一步分析,这种阳虚是标,而痰饮瘀血阻滞是本,胸阳被阻使阳气失运。即这种冠心病也是邪实之证。 | ||||
女,74岁患心绞痛一年多,常胸前剧痛,每发作则不能平卧,呼吸困难,经常服用硝酸甘油,氨茶碱等,大汗出,口干不思饮,大便干,舌苔白厚,脉弦细。【瓜蒌薤白半夏汤;通阳散结,祛痰宽胸。治胸痹,痰浊较甚,心痛彻背,不能安卧者。】 | 证属痰饮阻胸,瘀血阻络,治以化痰通阳,祛瘀通脉 | 与瓜蒌薤白半夏黄酒汤加味:桂枝三钱,枳实三钱,桃仁三钱,陈皮一两,白芍四钱。 | |||
3 | 痰饮停久致心衰? 长期的冠心病往往发生心功能不全,出现心悸、浮肿等症,已示正气明显虚时,也要据证用补,胡老也用理中汤、真武汤等方治疗。《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第5条:胸痹,心中痞,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胡老注解道:“心下痞,指心中痞塞气不通之意。气结在胸,谓气结于胸中而胸满闷也。胁下逆抢心,谓自觉有气自胁下而逆于心胸感。枳实薤白桂枝汤,功能降逆行气以消胀满,故主之。而人参汤亦主之者,以中气人虚,饮自下乘,亦可能有气结胸满的类似证候,但虚实不同耳。”可见胡老在治疗冠心病,遇到中寒气虚证时也用温朴中气之法,而同时仍要祛除痰饮,因“中气大虚饮自下乘”。冠心病病久心衰,更易出现这些证候。[瓜蒌薤白桂枝枳实厚朴汤:通阳散结,祛痰下气。] | ||||
4 | 男,62岁近症:胸闷,心悸,头晕,气短,心下痞满,口唇紫绀.口干,大便干,小便少。双下肢浮肿明显,舌苔白腻.舌暗紫,脉沉弦细。 | 与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 | 木防己汤治:支饮?湿热痹中风?悬饮【参桂膏】 | ||
本例是中气虚寒非常明显的冠心病,因此以党参,桂枝温补中气。因中虚寒甚而饮邪上逆,故见胸闷、喘满、心悸等症。又因饮邪盛溢于下,故见双下肢浮肿。此时应温阳利水,用温补中气药理所当然,但痰饮停久,常易化热,乘虚上逆,治本应降逆.更强调的是桂枝降冲逆的作用,是与黄芪升提正相反。 |
热门中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