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只要发生在心口窝附近的疼痛,一般会认为“胃痛”或称做“胸痛”。这种“胃痛”是常见病、多发病,从中医整体观来看,“胃痛”只是内脏患病的一种表症,并不是患病的真正病因。“胃痛”的这种病症,往往与许多疾病交织在一起难以识别,很容易造成判断上失误,耽误最佳治疗时间,继而加重病情。因此,对“胃痛”的病因,做出正确的判断,在临床中有着重要意义。
为了弄清所谓的胃痛,首先应弄清“胃痛”的解剖位置,只要病痛的位置搞清了,病因自然就明白了一大半。
胃痛的病痛点,在胸廓两肋交叉的中心部位,这个胸腔器官有胃的下口,幽门、小肠的上口,十二指肠乳头,还有横结肠,肝、胆等器官。另外从经络分布的情况看,心经、胃经、小肠经、肝经、胆经等经脉,都在“胃痛”的这个部位上通过。“胃痛”的部位是脏腑的交汇点,是经络运行中相互联系的通道,因此,诸脏器的功能失调,都可以反映在这个特定部位而出现病痛点。
一般来说,出现的“胃痛”,大部分与心绞痛、冠心病、肠痉挛、十二指肠溃疡、胃痛、胃溃疡、胃痉挛、胆囊炎、胆结石、肋间神经痛等疾病有关。对“胃痛”做出正确的判断,乃是治疗中的难点和重点。如何才能对“胃痛”做出正确的判断呢?根据我多年的临床认为,可从两个方面入手。
其一,根据脉象确定患病的脏腑 切脉是判断病因最直接、最快捷的方法,无论脏腑中哪个脏器患病,通过经络传导都能准确反映在寸口脉上,然后,根据脉象和脉形上的微妙变化,确定患病的脏腑,然后辨证施治。
例如:心脉中出现数、涩、紧等脉形,余脉为平,这几种脉象当中一种脉象或多种脉象同时出现,均可以确诊为心脏患病。又如:胃脉中出现浮、紧、洪等脉形,余脉为平,这几种脉形的出现,均可以确诊为胃脏患病,以此类推。只要在脉象中出现了病脉,病脉所代表的脏腑就为患病的脏腑,因此,切脉是判断脏腑患病病因最主要的依据之一。
其二,根据患病表症确定患病脏腑 脏腑患病由于经络的传导,在体表一些部位,会相应出现一些病痛点,也可称之为脏腑的牵涉痛,通过这些病痛点来分析和判断患病的脏腑。
例如,左前胸痛、同时牵涉到左后肩胛痛、肩胛下缘位置的后背痛,伴随出现胸闷、气短、乏力等,可断定心脏有病;胸口部或胸口周围疼痛,咽部红肿,干渴,脐下左右两侧腹部或一侧发硬,有痛点,痛时吃东西后痛点减轻,可断定十二指肠有病; 两肋胀满,右后肩胛痛、食欲不振、易怒、偏头痛、干呕、晨起嘴苦,可断定胆囊有病。
对病症表象分析和病症确诊是治疗的前提条件,上述两个方面的条件缺一不可,在临床中必须对脉象以及病症综合起来加以分析,对病症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经络调整法对“胃痛”治疗有两个要素:一是对病症诊断必须准确;二是对病症治疗后,病症必须立即发生变化,病痛点趋于好转。
病症诊断的是否准确,治疗后的自我感觉,以及脉象的变化可立即得到验证。这种对病症的诊断和治疗后对病症的再次判断,是经络调整法临床中的一种特有的方法。近年来在临床中,对这种“胃痛”的病症曾治疗多例,基本上没有误诊,屡试屡验,百发百中。
如:一位女士,六十九岁。一天突然感到左前胸疼痛,病症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因这位女士懂得一些医学常识,自觉得虽然疼痛在心脏的部位,但没有心脏发病的症状,不可能是心脏病,因此并没有恐慌感。第二天到我处来诊时说此情况后,我说,经过切脉,患病的病因就会自然清楚了。经诊脉:为肝脉弦,余脉平,这种脉象说明病在肝。根据诊断后的脉象我对这位女士说:左胸痛的病因来于肝脏,虽然疼痛的位置在左胸部,是心脏所在的位置,但脉象反应的病脉为肝;另据你既没有胸闷,又没有气短,而且疼痛持续的时间又长,所以,不能断定为心脏患病,而是在左胸部位的经筋患病。经筋属于肝脏管辖的范畴,此疼痛是由左胸经筋供血不足造成的拘紧而致。如果是心脏患病,不用说持续的时间这么长,仅十几分钟就会造成心血管意外。病因确定后,为她调整了肝、胆经络,然后,根据“实则泻之”的原则,又调整心包、三焦、小肠经相泻,左前胸立即就不痛了。
热门中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