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楚人居贫,读《淮南子》,得"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一以叶自障,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云"不见"。嘿然大喜,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 县官受辞,自说本末,官大笑,放而不治!
----《笑林》
这个故事讲的是有个过着贫穷生活的楚国人,读《淮南子》,看到书中写有"螳螂窥探蝉时用树叶遮蔽自己的身体,可以用这种方法隐蔽自己的形体",于是就在树下仰起身子想找片这种叶子。找到是找到了,但这枚树叶落到树底下,混在树下的一堆树叶中了。楚人便扫集收取树下的好几筐树叶拿回家中,一片一片地用树叶遮蔽自己,问自己的媳妇说:"你看不看得见我?"媳妇开始总是回答说:"看得见",整整过了一天,他媳妇被他烦的受不了了,只得哄骗他说:"看不见。"楚人内心暗自高兴,带着树叶进入集市,当着别人的面拿取人家的物品。于是差役把他捆绑起来,送到了县衙门里。县官当堂审问,楚人自己诉说事件从头到尾的经过,县官大笑起来,释放了他,没有治罪。
----《闵笑笑故事集》
对于冠脉造影是心内科冠脉供血评估的金指标性检查来说,造影手术有损伤,要打造影剂,要吃射线。这三个理由好像是三片巨大的叶子,把很多有必要完善造影检查患者的真实情况,遮挡的严严实实,很多悲剧也由此发生,就和在《心梗等不得》那篇文章中说的那位大哥一样。
说到冠脉造影检查,就必须说到什么是冠心病。我们知道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而向心脏供血的重要血管就只有三根,分别叫做前降支、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当随着人类年龄的增长,加上许多人不注意生活方式,这三根血管就像年久失修的管道一样,内壁开始粗糙,逐渐硬化,在这个基础上,出现由血脂、血小板、白细胞等物质构成的斑块。这些斑块逐渐降低血管的血流量,运气不好的时候会堵住整个血管,拦截心脏的血供,造成心梗。
当然,冠脉血管从通畅,到阻塞的过程要经历一个漫长的时间,这就给了我们医生一个发现病变、处理病变的时间。如果是水渠很好办,看到哪里堵上了,疏通一下就好,但这些冠脉血管的情况,却没那么容易看到。
为了搞明白隔了肚皮的人心,医学家们开始大开脑洞,最开始的是电学推测法。荷兰生理学家爱因托芬,在1903年记录的心电图和命名法得到广泛承认。自此以后,心内科医生才有了一个真正的能推导心脏供血情况的便捷检查。
现在,如果身体出现胸闷、胸痛时做一个心电图,已经成了一个共识。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心电图检查只是一种应用体表电位的变化,对应心脏各个面的电变化,从而推导供血的检查。对于心肌是否有供血不足的敏感性只有80%左右!也就是说20%的缺血时没有心电图改变的。其次,心电图只能明确有没有缺血,对于导致缺血的原因是血管痉挛还是血管斑块,血管斑块的位置是在血管的近端还是远端,到底狭窄有多重,这都没法判断。但重要的是这些关于血管狭窄的重要参数,是决定血管狭窄是否致命的重要因素。心电图能让我们知道有问题,但是是否致命只能靠经验推测。
为了解决心电图的这些问题,医学家们开始进行各种尝试,在1967年的时候,Judkins医生完成了第一例经股动脉的冠脉造影术。1989年Campeau医生完成了第一例经桡动脉的冠脉造影术。而在1956年的时候,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授予Werner Forssmann、Dickinson W. Richards和Andre F. Cournand三位伟大的医生,表彰他们在心脏导管术的发明和应用方面取得的成就。
冠脉动脉造影检查的原理很简单,通过动脉穿刺,把一根导管沿着动脉血流逆行的方向,通过动脉穿刺,把一根导管沿着动脉血流逆行的方向,放置到冠状动脉的开口处,通过导管注入造影剂,因为造影剂和组织的不同对比度,医生就可以通过不同体位的X线扫描,得到立体的冠脉的具体情况。
讲完历史,接下来和大家聊聊,我们心内科医生在做解释工作时,最头痛的病人相关安全性的几个问 题。手术的安全性,射线的多少,造影剂的附加损伤,以及后续的支架植入。
我们可以看到,动脉血管是越靠近心脏部分越粗,成人股动脉的直径约为5-8mm,桡动脉的直径约为3-4mm(我们应用的导管粗细的单位为Fr,3Fr=1mm),也就是说,我们在经股动脉造影中常用的最粗的8Fr导管,直径只有不到3mm,经桡动脉造影常用的5Fr导管,直径只有不到2mm。这个粗细的导管在越来越粗的动脉里,基本活动是游刃有余的。而血液有一定的粘稠度,是一种天然的管道润滑剂。而且导管本身的材质,特别是导管头部的材质,是及其光滑和柔软的,远远低于血管壁的硬度。这也就是说,这么一根细的、软的、有润滑的导管,除了新发心梗,这种斑块特别不稳定的情况下,是能够很安全的担负起输送造影剂的工作的。这里有个隐藏知识点:心梗12小时后,到7天,斑块相对不稳定,这个时间段内,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不能做造影检查的,这个知识点,以后再细说。
中国人好像对射线有种天然的恐怖,因为持续以来的医疗科普的低门槛,让无数以辐射为题材的谣言文占领了绝大多数人的知识结构。也不细说,只说我所知道的,一个医生一天最多要在造影室做9台造影手术,全国年介入手术量超过800台的医生大有人在,如果真的那么不安全,中国做介入的医生早就死的差不多了。而且,造影过程中的辐射,和可能发生致死性心梗。这两个危险相比较来说,无非是辐射是一个确定的损伤,而将来可能发生的致死性心梗,大家看不到。这个思维定式,到现在能破除的人也不多。
做对比剂,顾名思义,这种药物是用来形成影像对比用的,目前临床上用的造影剂有两种,非离子型低渗性造影剂碘海醇或等渗性造影剂碘克沙醇。这两种药物的血管对比效应来自于碘的作用,24小时内就能从体内由肾脏清除,掌握好三点就几乎是无害的。1、对碘剂不要过敏;2、肾功能正常;3、糖尿病和甲状腺功能功能稳定。有一点您请放心,如果在术前检查中发现有对碘剂过敏,肾功能异常或甲状腺功能异常,哪怕是有这些表现的一点点苗头,你想做造影都没有医生给你做。
造影检查,其实是帮助医生和病人拨开迷雾的最好的手段,让隐藏在身体内部的冠状动脉血管,清楚的展现在大家面前,从这个目的来说, 尽管这个检查,可能有辐射的风险,有造影剂损伤的风险,有穿刺的风险,但造影检查,仍然是最好的判断冠脉血管,阻塞位置和程度的检查。所以该做就做,莫怕。
Ps:具体什么时候该做,可以看看我之前写的几篇关于冠心病的症状和检查的文章。
下一篇应该写的是大家更关心的介入检查,敬请期待。
热门中医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