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石症,临床上又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它是指当头位快速移动到某一特定的位置时激发的伴随水平型或旋转型眼震的短暂的、阵发性眩晕。大部分患者发病表现为起床、后仰倒床或者在床上向某一方向翻身时引起天旋地转的感觉,伴恶心、呕吐。眩晕发作时间短暂,几秒钟或几十秒钟,很少超过一分钟。机理是:由于头部外伤、或者局部结构退化等原因,导致内耳中的半规管内淋巴液形成结晶从椭圆囊中脱落,进而影响半规管内的淋巴液对外界周围视物感受器,导致眩晕,这种眩晕与体位有着明显关系,一般的情况在变换体位时突然出现眩晕,伴有恶心呕吐,眼震明显,患者有恐惧感。脱落的耳石颗粒,可累积三个半规管中的任意一个或两个, 根据累及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后半规管BPPV、水平半规BPPV、上半规管BPPV、混合型BPPV。由于三个半管的解剖特点及其受重力影响程度不同, 耳石颗粒主要易于滑落至后半规管内,因此临床上以后半规管耳石症最为多见,其次是水平半规管,上半规管耳石症较为少见。根据头转动的位置和出现的短暂的眩晕和眼颤,可以初步诊断后半规管和水平半规管的BPPV,但耳石症的确诊主要是通过变位试验,如Dix-Hallpike试验和滚转roll试验。通过变位试验中患者主观感受眩晕的情况,及眼震的形式进行耳石侧别和哪个半规管的判断。
由于耳石症的发病机理是耳石脱落导致的眩晕,所以治疗是正确的复位才能治愈,药物是没有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