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纵隔是两侧纵隔胸膜之间所有器官和组织的总称,前界为胸骨,后界为脊柱,上至胸廓上口,下至横膈。而正是在这个解剖部位,会有少见的纵膈疝发生,从而导致患者出现各类症状,那么纵膈疝是如何引起的呢?
首先,纵隔内主要有心脏、大血管、气管、食管、神经、胸腺等,这些器官借疏松结缔组织联系在一起。正常人体纵隔内存在一系列间隙,包括胸骨后间隙、血管前间隙、气管前间隙、主动脉-左肺动脉窗、隆突上下间隙及膈脚后间隙等,这些间隙内一旦出现压力聚集就会导致形成纵膈疝。研究发现,颈深筋膜中层的解剖学特点是薄而疏松,在气管前方形成气管前筋膜,在甲状腺前方形成甲状腺假被膜囊,两侧形成颈动脉鞘,各种筋膜、包膜与鞘形成一些间隙,是纵隔疝形成的解剖学基础。
其次,高原缺氧低压气候可能是纵膈疝发生独立的危险因素。首先,肺循环在高原暴露后反应最早,并且贯穿高原缺氧的急性阶段、持续阶段和慢性阶段,也是急慢性高原暴露导致的相关医学问题的关键环节,高原低压缺氧使调节肺循环的神经-内分泌机制最早发生变化。
最后,在进入高原后,由于高原低气压,呼吸深快和湍流减少,使气道阻力和肺总阻力减小。在海拔3400 m,气道阻力降低17%,进入海拔5000m高原后,最大呼气流量(PEF)明显增快。研究认为由于诱发因素(如剧烈运动、大气压突然变化)导致纵膈压力升高而形成纵隔疝。而且当纵膈内气体压力过高时,压力还会沿颈部扩散致颈、面甚至躯干等部位形成皮下气肿。
综上所述,纵膈疝在临床当中并不多见,但在特定的环境(如高原缺氧低压)和诱因(剧烈运动、用力咳嗽)下,发病率会升高。
热门中医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