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腹泻的原因有很多,不一定都是病
腹泻俗称“拉肚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不过的情况了。每个人一生中,都有无数次腹泻的经历。拉肚子可能算不上什么大事,但遇上了还真挺尴尬的。所以在文章开始前,先问大家一个问题:
如果突然拉肚子,你会怎么做?
路人A: 多跑几次厕所就好了。 路人B: 吃药吃药赶紧吃药。 路人C: 禁食。这样就没有东西可以拉了。
这三个选项很有可能就是我们日常遇上拉肚子的处理办法,但是真的正确吗,今天,让我们来聊聊腹泻是怎么回事。
首先让我们看看正常的“便便”是怎样形成的。
人的消化道是一个整体。对一个健康状态的人而言,食物从口进入后,胃先进行初步消化成为食糜、再到小肠里进一步消化和吸收营养,这个时候的食物残渣还是稀的,真正成形是到大肠之后进行脱水,最后才会变成有一定形态和硬度的正常的便便。
那么由此可见,在这个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如果出问题,都有可能导致正常的便便“生产失败”。
为什么会发生腹泻?
很多人都把腹泻简单的归根于“吃坏东西”,殊不知,腹泻远不止于这么简单。我们可以将腹泻大体可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两大类。
一、感染性腹泻
引起感染性腹泻的病因主要有:
(1)细菌感染
服用被细菌污染的食物或者饮料会引起细菌性腹泻(常见细菌有霍乱弧菌、菌痢杆菌、伤寒杆菌、沙门氏菌等);
(2)病毒感染
通过食物或其他途径感染病毒后引起病毒性腹泻(常见病毒为轮状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
二、非感染性腹泻
引起非感染性腹泻的病因主要有:
(1)摄食未煮熟或变质食物引起的急性中毒性腹泻;
(2)进食生冷食物和饮料导致肠胃消化不良引发的腹泻;
(3)由于受凉导致肠蠕动加快导致的腹泻;
(4)由于胃肠道肿瘤或疾病导致的腹泻。
偶尔的一两次“稀便”,是人体的保护性反应,是机体把它认为“有害”物质迅速排出体外的有效手段。
那么同理,“有害物质”也可能是“过敏原”,食物本身对人体来说就是一种抗原,由于生物进化,大部分人对大部分食物是存在免疫耐受、相安无事的。但有些人天生是“过敏体质”,对一些特定的食物有过敏反应,比如乳制品、海鲜、辛辣刺激性食物等。
摄入“过敏原”后,消化道开始出现“过敏反应”、肠壁水肿、分泌大量液体,导致粪便含水量显著升高,而肠蠕动加快也减少了消化时间,最后排出的时候就形成了腹泻。
所以了解自己的身体特点,选择合适的食谱可以避免这种情况。
对于反复发作的慢性腹泻而言,无论如何,积极就医是正确的选择。一方面,长期腹泻可能已经造成了肠道微生态紊乱,需要长期口服补充益生菌,一般至少数月;另一方面,肠道很可能确实存在问题,在消化科医生的建议下,做一个肠镜是最好的选择。
肠结核、炎症性肠病等,都是造成慢性腹泻的重要病因。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出现肠梗阻、肠穿孔等更加严重的后果。
总之,“拉肚子”不都是病,偶尔一次,注意及时避开刺激因素(如变质、生冷、辛辣刺激食物,肚子受凉,休息不好等),及时调整状态,偶发的一两次腹泻是可以自愈的,适当补充水分即可,不需要去医院就诊。
除了需要警惕生活中的危险因子,我们还要避免一些错误的止泻方法。
1、吃止泻药就能止泻?
大多数人在腹泻的时候采取的第一种措施应该就是吃止泻药,但这并不正确。
如感染导致的腹泻,前期可以借腹泻排出一部分有害物,对人体有一定好处。若一开始就服用止泻药易掩盖病情,反而影响医生判断;而在腹泻急性期,炎症、高烧等症状明显,或排便带血时,建议及时就医。
建议:一天腹泻不超过三次,不必急着吃止泻药,但有需要时及时就诊。
2、一腹泻就吃抗生素?
引起腹泻的原因有很多,有些并不是吃抗生素就有效果的。
如病毒引起的腹泻,如果擅自使用抗生素,不但不能缓解病情,还易扰乱胃肠道正常菌群,加重症状。
3、药物混用,效果加倍?
止泻药不管用,我再吃点抗生素。你以为药效翻倍,却可能加重腹泻!
止泻药的吸附能力会作用于抗生素,使胃粘膜吸收药效的能力下降,影响疗效;还可能导致肠道出现新的耐药菌。
因此,出现腹泻,千万不要擅自用药,及时就医,按医生的嘱咐用药或治疗。
4、腹泻期间应禁食?
很多人认为,拉肚子的时候不应该吃东西,没得拉,就能缓解腹泻症状。
其实,腹泻的时候,消化吸收本身就有障碍,若期间还不摄入营养,极易导致营养不良,引起贫血、免疫力降低等问题。
特别是对有慢性病的中老年人来说,腹泻很容易引起人体电解质失衡,导致心血管事件。
建议:腹泻时不要禁食、禁水。
热门神经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