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 ? 痘痘的医学名称叫痤疮,是累及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疾病,国内外对其发病机制并没有完全阐明。外周皮肤组织中雄性激素代谢紊乱,雄性激素升高,皮脂分泌增多,毛囊角化过度、皮脂腺导管的堵塞,痤疮丙酸杆菌的增殖,炎症反应以及遗传、免疫、饮食、生活习惯、情绪心理、化妆品、药物、气候变化等各种因素均对痤疮发生发展产生影响。了解痘痘的一些致病因素对其治疗和预防是有益的。
? ? ?一般情况下是没有必要的。痘痘的产生并不完全由血液循环中的雄性激素过多所致,而与外周皮肤组织中的雄性激素代谢紊乱有关,而且绝大多数痤疮患者内分泌检查中发现其激素水平均在正常范围,所以考虑到费用及临床意义,不作为常规检查选项。检查主要是针对有高雄激素病史或临床表现的患者,比如女性患者出现月经稀少、多毛、脱发、不育、多囊卵巢、阴蒂增大和躯干性肥胖等情况下需进行激素检测,便于根据检测结果针对性治疗。
? ? ?目前痘痘的治疗方法很多,包括日常防护、外用药物、内服药物、药物面膜、光动力疗法、果酸疗法、激光疗法、针清疗法、微针疗法、中医外治等等,不同的治疗方案其疗效各一,不管哪一种,在医师指导下根据分级评估后根据个体差异进行综合治疗是有效治疗,减少复发的关键所在。
? ? ?一般来说一级主要是局部外用药膏治疗,如维A酸乳膏,阿达帕林凝胶,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过氧苯甲酰凝胶,夫西地酸乳膏,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等等均有不错的效果,可同时配合医学护肤品;二级或三级建议内服加外用药物联合治疗,如口服抗生素类联合维A酸类或过氧苯甲酰等,可以同时联合红蓝光、光动力、果酸等物理疗法;四级在联合治疗的方案中,要重视异维A酸类药物的优先选择。
? ? 从痘痘的定义和病理生理机制已经说明一点,此病是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疾病,治疗是需要一个过程和周期的。那些广告宣传能快速治愈、3-7天起效都是不科学和不负责任的行为。
? ? 目前根据国内外临床试验表明,痘痘的治疗周期通常为2~4个月,重度患者周期可能更长,足够的疗程治疗在预防痘痘复发、减轻症状方面是有益的,疗程不够其皮损可能很快复发,但目前无更长疗程治疗的循证医学资料。
? ? ?痘痘由于其疗效不确切,存在反复发作性,而且目前所有针对痘痘的治疗方法仅仅是抑制其发病过程,而不是治愈,微粉刺的产生是永久和持续的,如何避免避免微粉刺的形成是预防痘痘的关键。所以,在痘痘治疗好后或表面症状完全消退后,有必要在治疗改善后进行维持治疗。
? ? ?由于维A酸类药物具有调节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的分化,可以使粉刺溶解和排出,消除前驱微粉刺及抗炎作用。所以目前局部外用维A酸类药膏是维持治疗痘痘的核心,一般需要维持6-12月左右。必要时可以联合外用过氧苯甲酰凝胶,有降低抗生素治疗后的耐药性。其他药物如壬二酸或水杨酸可以视情况参考选择使用。
? ? ?饮食跟痘痘的发生和发展是有关系的,但并不是我们以为的那样,需要这个忌口或那个忌口。到目前为止,只有两类饮食可能对痘痘的促进有关,一是高糖饮食,一是高乳制品饮食。
? ? ?国外大量样本试验表明,在高糖饮食组和低糖饮食组患者对比中,低糖饮食患者痘痘严重度显著改善,外周游离的雄激素显著降低,胰岛素敏感度也有所改善,皮脂腺组织明显缩小,炎症细胞及其他炎症细胞因子均有明显减少。这说明高糖饮食对促进痘痘的产生是有影响的。因此鼓励多食低糖食物,尤其是蔬菜,全谷物食物如麦仁、糙米、小米等含糖量均较低。
? ? ?另一项研究也表明,痘痘与乳制品摄入量呈正比,尤其是脱脂牛奶的相关性最强。每天饮用两杯或以上脱脂牛奶的女性,其痤疮发生风险增加百分之四十以上,但没有发现酸奶和奶酪与痘痘的有关。这可能与牛奶有促进胰岛素分泌有关,且乳清蛋白是肠抑胃肽的诱导剂,后者可刺激胰岛素分泌。因此,痘痘患者尽量选择植物蛋白较好,尽量避免食用乳制品。
1
3
2
4
? ? 吃辣长痘没有明确的依据,本身辣椒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有抗氧化作用,而且辣椒碱有较好的药理作用,如抗炎,镇痛,抗氧化等。但对于出现痘痘患者来说,辛辣食物可能刺激皮肤毛细血管,微小血管及毛囊皮脂腺,促使皮脂腺分泌皮脂增多,加重病情。所以痘痘肌还是尽量避免为好。
? ? 含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植物油、鱼类及海产品,可以抑制促炎症因子LTB4的合成,使痘痘发生率低。另外多食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B和锌的食物有改善痘痘的作用,因此鼓励多食水果,蔬菜,植物油等。
? ? ?每日温用清水洗脸2次,不过度清洗。忌自行挤压、搔抓粉刺和炎性丘疹。忌用油脂类、粉类化妆品及含有糖皮质激素成分的药膏,配合使用医学护肤类产品。保持大便通畅,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避免长期接触电脑,避免暴晒,避免闷热高温环境,要充分做好心理疏导,治疗痘痘不能急于求成,应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规范治疗非常重要。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你点击关注,就分你小鱼干
热门皮肤性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