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兵河教授:乳腺癌到底为什么会复发转移?
中国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
对于大部分乳腺癌患者,经过科学规范的治疗,都能获得一个比较长的生存期,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的病友比比皆是。康复期的病友们,最关心的可能就是复发转移了。
对于这个问题,不管是否出现了复发转移,我们都应该提前了解相关知识,做到未雨绸缪。今天的这篇文章,来自我们国家权威的乳腺癌专家徐兵河教授的访谈,他给大家全面讲解了乳腺癌复发转移的相关内容。
徐兵河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常委和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
1
每个乳腺癌患者都会复发转移吗?
徐兵河教授:乳腺癌的复发跟患者的个人体质及癌症分期各有不同,总体来说,30%-40%的乳腺癌患者会出现复发。
早期乳腺癌的五年生存率能达到90%,二期乳腺癌的五年生存率能达到75%,三期的话接受有效治疗五年生存率大概能达到50%-60%。
五年生存率是用来表示癌症疗效的,据介绍,癌症的转移和复发大多发生在根治术后三年之内,约占80%,少部分发生在根治后五年之内,约占10%。各种肿瘤根治术后如果五年内不复发,再次复发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2
为什么癌症在根治术后会复发?
徐兵河教授:乳腺癌的复发一般跟3个因素相关:
相关因素一,乳腺癌本身的病理、生物学特点决定的。乳腺癌是一类高度异质性的恶性肿瘤,无论在组织形态、免疫表型、生物学行为还是治疗反应上都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一些类别的乳腺癌预后不佳、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率均较高。
相关因素二是患者本身的身体状况、器官功能以及心理因素。身体状况不佳、器官功能不佳都会增加乳癌复发的可能,而心理状态与免疫力相关,压力过大会造成身体虚弱,抵抗力下降。
相关因素三,治疗不规范、不彻底也是导致癌症复发的重要原因。大部分就诊的乳腺癌患者都有亚临床转移现象,一些脱离原发灶循环到远处的癌细胞无法通过手术切除到,如果术后没有进行全面有效地全身治疗,那么这些癌细胞就会隐藏下来,成为日后癌症转移复发的罪魁祸首。
3
术后需要进行针对性全身治疗吗?
徐兵河教授:乳腺癌的治疗并不是一切了事,进一步的全身治疗是防止乳腺癌复发的关键和必要性条件。
首先,患者要根据自身的状况选择恰当的治疗方式,化疗、放射治疗和内分泌治疗等,例如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需要辅助内分泌治疗5到10年,而乳腺癌患者中的Her2表达型,则要接受靶向治疗。
其次,术后要定期随访,手术后的前3年每3-6个月去医院检查一次,根据检查结果,医生会调整康复方案更好地促进康复效果,4-5年后每6个月检查一次,6年后每年1次;最后,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于疾病的康复非常重要。”
此外,乳腺位于人体表面,乳腺癌在所有癌症中是相对最容易早发现的,但是临床中早期病例仍然占少数,许多患者查出来时都是中晚期。
这其中,一些人对乳腺癌不够了解以及忽视检查是延误乳腺癌早期诊断的主要因素。
早发现早治疗是治疗效果的重要保证,大家一定要重视乳腺检查,正常一般在35岁以后就需定期检查,而一些具有遗传等高危因素的患者应该更早地及时检查。
4
复发转移后和手术后的治疗一样吗?
徐兵河教授:对患者来讲可能是一样的,但对医生来讲肯定是不一样的。
手术后属于辅助治疗,而复发转移后属于解救治疗,比如:如果采取化疗,都是患者去输液,但是,化疗的药物是不一样的,是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治疗经过以及年龄等各种因素而选择的化疗药物。
再比如放疗,都是患者接受射线的照射,但是射线的种类、剂量和照射的部位都是有区别的。因此,即使出现复发转移也不要担心,还有很多措施可以对付复发转移的癌细胞。
怎样才能预防复发转移?
1、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定期自我体检,借助彩超和乳腺钼靶等影像学进行早期筛查。可触及的肿块可采用针吸活检或手术切除活检明确诊断。
2、明确诊断后应得到合理的个体化的综合治疗,重视首次合理治疗。
3、治疗后定期复查。复查可能是终身性的,随访时发现有可能转移的迹象时,需要和医生进行及时的沟通,进行积极的诊断和治疗。
4、增强自身机体免疫能力。如加强营养、树立必胜的信心、保持心情舒畅、适当地锻炼身体。
复发转移后还能活多久?
出现复发转移后,患者可能非常担心自己活不了多久了,都会反反复复的问“我还能活多久”这个问题。
其实,这个问题医生没办法给出准确的回答,因为生存多长时间是一个概率的问题,具体给出每个患者没办法具体计算。
根据文献报道,出现局部反复的患者五年生存率为百分之八十到九十,出现远处转移的患者五年生存率约为百分之五十。因此建议广大患者出现复发转移后积极配合医生展开治疗。
即使复发转移后也完全有临床治愈的机会,如骨转移患者经过化疗,磷酸盐类治疗后,骨转移灶完全消失,即达到临床治愈。
如肝转移患者,通过化疗、介入治疗、内分泌治疗及生物治疗等,病灶缩小甚至消失,即达到临床治愈。
临床治愈是肿瘤患者治疗的目标,达到临床治愈即意味着可以长时间生存。
本文来自“乳腺癌互助圈”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