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的主题是“科学认识
编辑:ddayh.cn
今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的主题是“科学认识癌症,提倡健康生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绿化副院长就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肿瘤治疗的常见误区有哪些
王绿化:实际上在肿瘤治疗的过程中,其实有很多误区。因为肿瘤对每一个人或者每一个家庭都是一个很大的事件,也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大家可能一提到肿瘤就会有心理上的压力,就处在不能很理性的思考阶段。
第一个误区就是今天诊断为肿瘤明天就急于治疗。实际上这是个误区,诊断为肿瘤最初只能说有病,是个定性,但是这个病的程度还需要详细的检查,确定肿瘤的早晚,就是分期,是定量。根据分期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所以我们做许多必要的检查,包括病人的状态评估,那这些检查完善之后,医生才能提出治疗选择,认识误区是,生病没有做好治疗前的准备马上就要求治疗。当然想尽快的治疗也是医生个心愿。但是医生是按照要求完成治疗前准备的基础上的尽快安排治疗。如果这种准备不充分就会造成诊断不准确,当然,也就不能给予合理适当的治疗。。
第二个误区还就是对治疗的选择,传统的观念,有肿瘤认为就需要手术,切了之后就好了。所以一来到医院就是问能不能做手术,什么时候开刀?尽管有许多肿瘤是需要手术治疗的,目前为止手术治疗仍然是对肿瘤治疗贡献最大的。但是有一部分肿瘤不是靠手术,或者不是完全靠手术治疗的。需要做放射治疗、或药物治疗,也就说化疗。放射治疗,化疗同样也能使一些肿瘤获得治愈。
第三个误区就是对治疗反应的认识,也就是对放疗、化疗治疗副作用的认识。因为手术治疗大家都比较熟悉,反而不是那么恐惧了,但是对放化疗觉得很陌生、神秘,有恐惧感,尤其是社会上一些流传对放疗化疗副作用的过度渲染。如放射带来的正常组织的损伤、化疗会使病人恶心呕吐,不能吃饭,掉头发,甚至可能造成生命的伤害,可能缩短病人的生命等。实际上不是这样的,每一种治疗手段,都有它的副作用。医学本身是有创或有伤害的,如手术麻醉,外科本身就是有风险,反而大家习惯。对化疗、放疗不甚了解,对它的副作用会过度夸大。能不能做化疗放疗应该是由医生决定,医生会综合评估病人的疾病情况和身体体质情况,决定治疗选择。评估治疗带来的风险(副作用)和带来的益处,对疾病的控制和治疗疗效的提高,确定选择什么样的治疗。所以应该多与交流,更多的听听医生的意见。
因此,不应因为对治疗副作用的恐惧而耽误了自己的治疗,如果没有接受必要的治疗就会面临肿瘤复发的风险,因此大家可能还是需要理性的面对。当然要遇到这种疾病以后,可能要有一段时间的心理的紧张期,但是大家可能要慢慢理性的理解,与医生多沟通,听听医生的建议,选择一个最佳的治疗方法,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放射治疗技术已经有很大进步
王绿化:实际上我们无论是外科技术还有放射治疗和药物治疗,最近十几年都有很大的进步,治疗结果不断提高,治疗副作用降低。以放射治疗为例,十几年前的放射治疗技术,现在称为常规的放疗技术,就是传统的方式治疗。目前,放射治疗技术从常规放疗技术到三维适形放疗技术,调强放疗技术,再到图像引导放疗技术,其结果是能够更为准确地治疗肿瘤,同时很好地保护肿瘤邻近的正常组织,降低治疗带来的副作用。这也是在影像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进步的基础上完成的。
举一个例子,从2000年到2010年,在我们医院接受放射治疗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例约1000多例,分析发现,从常规放疗技术,到三维适形放疗技术,调强放疗技术,治疗后5年生存率随技术的进步而提高。放射性的损伤在逐渐的减低。同样,内科治疗也有很大进步,原来认为化疗药物敌我不分,现在是更为个体化的治疗,如肺癌、乳腺癌、淋巴瘤等肿瘤的治疗上,分子分型和基因分型已经用于指导临床治疗。科技进步使治疗的个体化更精准,精准治疗是在科学发展基础的支撑下实现的。因此精准医疗,就是使每一个病人都会有适合自己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外科也一样,现在的发展方向是微创手术。手术创伤更小,手术时间短,出血的量少,整个手术的风险都在降低。
肿瘤的治疗还远远不足
王绿化:包括公众和媒体也提到过度治疗、过度诊断的问题。实际上在我们国家,每年新发病例有三百多万,根据发达国家的经历,肿瘤的发病还会继续攀升。针对这种情况,要认识到我们的医疗资源是严重不足,虽有存在一些是过度治疗的现象,更多的是治疗不足,在这种情况下面对肿瘤治疗资源严重不足的现状,是需要解决的肿瘤防控重大问题之一。
在美国,每一百万人口有8-10台用于放射治疗的加速器,以提供癌症病人的需要。发达国家,像欧洲和日本、加拿大等每一百万人口有8-10台用于放射治疗的加速器,我们国家前两年全国登记统计一下,我们国家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学分会前几年统计的结果,每一百万人口有接近1台用于放射治疗的加速器,彰显肿瘤放射治疗资源的严重不足。肿瘤外科肿瘤内科医生及设备的资源同样存在不足,所以如何切切实实应对患者的当前的实际医疗需求,是我们国家需要面对和解决急切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