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导管扩张 浆细胞性乳腺炎,简称浆乳或导管炎,也叫导管扩张症,中医叫粉刺性乳痈。是非哺乳期的最常见的一种非细菌性炎症。但很多人,甚至有些外科医生都不认识这种病,当作一般的小脓肿,反复多次做切开引流,伤口就是久不愈和,或反复红肿,自发破溃,形成瘘管,最后乳房千疮百孔,乳头内陷,扭曲变形。我们有一病例病程长达13年,多痛苦啊。 基本信息 中文名:乳腺导管扩张 简称:导管炎 简介 很多人,甚至有些外科医生都不认识这种病,当作一般的小脓肿,反复多次做切开引流, 伤口就是久不愈和,或反复红肿,自发破溃,形成瘘管,
最后乳房千疮百孔,乳头内陷,扭曲变形。我们有一病例病程长达13年,多痛苦啊!为了防止误诊误治,我们乳腺科有专门的浆乳研究组,想把我们 的研究成果和治疗经验介绍给大家。 病因 一、发病原因 其病因目前尚无一致认识,可能和导管排泄障碍、异常激素刺激、感染等因素有关。 本病病因不清楚,但因本病常见于中、老年人,可能是一种退行性改变,与乳头的内陷或畸形,鳞状上皮伸入导管内壁,造成角化鳞屑的阻塞,或脂质分泌物刺激导管壁,造成炎症、瘢痕增生及继发感染有关。自身免疫性疾病也有可能,因为本病后期,常合并浆细胞性乳腺炎,在病理中常见有大量浆细胞浸润,病变呈反复发作,故有人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
二、发病机制 乳腺导管扩张症的发病机制在学界尚有争议,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看法: 1、导管排泄障碍: (1)如先天性乳头畸形、凹陷、不洁或外来毛发、纤维等引起乳孔堵塞,导管发育异常,乳腺结构不良,导致上皮增生、炎症、损伤等引起导管狭窄、中断或闭塞。导管排泄不畅,常是溢乳期发展到肿块期的主因。 (2)导管内分泌物积聚,引起导管扩张。 (3)部分中、老年妇女,由于卵巢功能减退,乳腺导管呈退行性变,管壁松弛,肌上皮细胞收缩力减退,导致导管内分泌物积聚而管腔扩张引起本病。 2、异常激素刺激: 异常的性激素刺激能促使导管上皮产生异常分泌,导管明显扩张。
一般来说,单有阻塞存在而无异常激素刺激促使上皮分泌,不致发生导管扩张。 3、感染: 可能与厌氧菌感染或乳晕部感染有关。 Adai(1933)在较详细的研究后发现,本病发展到后阶段,乳腺导管分泌物不仅刺激导管扩张,而且可以溢出管外,经分解后产生化学物质,引起周围组织的化学性刺激和抗原反应,引起管周以浆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反应,并定名为"浆细胞性乳腺炎"。 临床特点 本病多见于40岁以上非哺乳期或绝经期妇女,常有哺乳障碍史。病变常限于一侧,但亦有两侧乳腺同时受累者。乳头溢液有时为本病的首发症状,且为惟一体征。多个部位压迫乳腺,均能使分泌物自乳头溢出,病变常累及数目较多的乳管,也可占据乳晕的一大半。乳头溢液常为间歇性,时有时无。
以上临床表现不是所有病人都按其发展规律而出现,即其首发症状不一定是先出现乳头溢液或急性炎症表现,可能是先出现乳晕下肿块,也可能出现经久不愈的乳晕旁瘘管。 另外,根据本病的病理改变和病程经过,临床表现可分为3期。 1、急性期: (1)早期: 症状不明显,可有自发性或间隙性乳头溢液,只是在挤压时有分泌物溢出,溢液呈棕黄色或血性、脓性分泌物,此症状可持续多年。 (2)发展: 乳晕范围内皮肤红、肿、发热、触痛。腋下可触及肿大的淋巴结并有压痛。全身可有寒战、高热等表现。 此急性炎症样症状不久即可消退。
2、亚急性期: 在乳晕区内形成具有轻微疼痛及压痛的肿块。肿块边缘不清,似乳腺脓肿,肿块大小不一。穿刺肿物常可抽出脓汁。有时肿物自然溃破而形成脓瘘。脓肿溃破或切开后,经久不愈,或愈合后又重新有新的小脓肿形成,使炎症持续发展。 3、慢性期: 本期病程长短不一,从数月到数年或更长。当病情反复发作后,可出现1个或多个边界不清的硬结,多位于乳晕范围内,扪之质地坚实,与周围组织粘连固着,以致导管短缩、牵拉乳头回缩。有时由于局部皮肤水肿,而呈"橘皮样"改变,重者可有乳腺变形。 可见单孔或多孔溢液,其性质可为浆液性或血性。腋窝淋巴结可扪及。
相关检查 可行X线乳腺导管造影、肿物针吸细胞学检查以及肿物切除后行病理学检查等来明确诊断。 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一、预防 1、妇女应每年定期做乳腺检查,以达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2、注意个人卫生,特别是经期和产褥期阴部的卫生。应注意保持乳头乳晕区的清洁,适当帮助清除分泌物,避免穿过紧的上衣和乳罩。 3、增强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力:注意劳逸结合,多参加体育锻炼,多进食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果。 二、术前准备 应该对该病症状和相关的禁忌进行详细的了解等。 术前正确诊断乳管内微小病变,使以乳头溢液为表现而无肿块的乳腺疾病患者的手术指征明确化,对鉴别正常导管或导管扩张症和乳腺癌提供了有利条件。
如何护理 预后: 乳腺导管扩张症是良性疾病,病程缓慢,易反复发作,与乳腺癌无明显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