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怎么办?
编辑:ddayh.cn
颈部淋巴结肿大是普通外科门诊常见就诊原因之一。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应该怎么办?
首先不要着急。颈部淋巴结肿大非常常见,据估计,颈部淋巴结大约有300多个,占全身淋巴结的37%左右。大部分都是炎症造成的,只有少部分和肿瘤有关。
其次,要到医院就诊,将病史提供给临床医生,医生会给你查体,看到底是不是淋巴结肿大(注:有些患者可能将正常的颌下腺当成是肿大淋巴结),并做必要的检查。切忌还没明白淋巴结肿大是怎么回事,就开始服用抗生素。有些淋巴结肿大,使用抗生素是无效的,而且有过敏、掩盖病情的风险。
检查完毕后,临床医生会综合患者的病情和检查资料进行分析,做出合理的处理。
颈部淋巴结肿大的原因很多,有些是全身性淋巴结肿大的一部分。
颈部淋巴结肿大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炎症,另一类是肿瘤。炎症又分为一般炎症和特异性炎症。一般炎症包括急性淋巴结炎和慢性淋巴结炎。急性淋巴结炎常伴有口腔感染、头面部皮肤和上呼吸道感染感染等。表现为局部淋巴结肿大压痛,局部皮肤充血、肿胀,化脓性感染常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头痛、乏力、食欲减退、血常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对这一类淋巴结肿大,主要是抗感染治疗,如果出现局部化脓应切开排脓,同时积极治疗导致淋巴结感染肿大的原发灶。
慢性淋巴结炎是头颈部、口腔等慢性感染导致的、长期存在的淋巴结肿大,大多表现为无症状的颈部淋巴结肿大,有的可以有局部轻微压痛。这种淋巴结在没有急性炎症时多为质软、活动的淋巴结,一旦因全身抵抗力下降,又转变为急性炎症,病情可以反复发作。慢性反应性增生的肿大淋巴结一般无需治疗,当出现急性感染时可按急性淋巴结炎治疗,反复发作者,应仔细寻找病因,进行合理的治疗,避免反复发作。
颈部特异性感染淋巴结炎最常见的是颈部淋巴结结核,常见于青壮年及儿童,常有结核病史或接触史。肿大淋巴结可单发也可多发,缓慢增大,质地中等,无明显疼痛或触痛。当合并淋巴结坏死时,可以出现淋巴结软化,但无红肿热痛等一般炎症表现。当合并化脓性感染时,其表现又与一般化脓性感染相似。颈部淋巴结核处理上以全身治疗为主,局部治疗为辅。当药物治疗不满意,局部又可以切除时,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是结核病灶清除术。合并化脓性感染时应行脓肿切开引流术。
肿瘤性淋巴结肿大主要分为淋巴结转移癌和淋巴瘤两大类。颈部淋巴结转移癌是由于颈部脏器或颈部以外的癌肿转移所致。头颈部淋巴结主要接受头颈部器官的淋巴引流,同时也接受胸、腹、盆腔和四肢的淋巴引流。头颈部的器官主要是甲状腺、鼻咽部、下咽、喉、食管等。近些年来,由于甲状腺癌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其导致的颈部淋巴结转移也非常常见。颈部淋巴结转移癌可表现为单个或多个淋巴结肿大,质地较硬,晚期淋巴结可融合固定。目前很多甲状腺癌是通过体检时超声检查发现的微小癌,缺乏临床症状,但淋巴结转移率非常高。这种转移的淋巴结临床医生查体很难摸到,而超声检查则有较大优势,超声检查时可以观察到淋巴结的大小、结构、形态、是否有钙化、液化以及血流情况等。因此对颈部淋巴结肿大的患者,要特别重视甲状腺的检查,注意颈部淋巴结肿大是否和甲状腺有关。对于颈部淋巴结转移癌,主要是针对原发疾病的治疗。如甲状腺癌合并颈部淋巴结转移,行甲状腺癌根治手术,同时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或者是侧方淋巴结清扫。
肿瘤性淋巴结肿大的另一种类型是淋巴瘤。淋巴瘤起源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以颈部或锁骨上无痛性淋巴结肿大为首要症状,也可累及深部(如纵隔、腹膜后)淋巴结,由于扁桃体、鼻腔、鼻窦为好发部位,患者可伴有鼻咽部症状,后期可出现吞咽困难和呼吸困难等器官压迫症状。非霍奇金淋巴瘤还可累及胃肠道、骨髓及中枢神经,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淋巴瘤诊断的金标准是病理诊断,包括超声引导下淋巴结穿刺和淋巴结活检,后者可以获得完整的淋巴结,对于确诊、分型更有意义。
除上述两大类淋巴结肿大外,还有一类少见的淋巴结肿大,如巨大淋巴结增生症(Castleman病)、坏死性淋巴结炎等,其中巨大淋巴结增生症可以表现为非常大的淋巴结,但却不是肿瘤。对此类淋巴结肿大,需要和肿瘤以及淋巴结核相鉴别。
分析了颈部淋巴结肿大的原因处理原则,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患者到医院就诊,看了普通外科门诊,医生还建议到相关科室(如耳鼻喉科、口腔科、血液科等)会诊,就是基于颈部淋巴结肿大的原因很多,需要认真全面的检查,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和合理的处理。
颈部淋巴结肿大的原因及鉴别诊断
淋巴结是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正常人体浅表淋巴结很小,直径多在0.5cm以内,表面光滑、柔软,与周围组织无黏连,亦无压痛。当机体受到致病因素侵袭后,淋巴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和抗体,有效地杀伤致病因子。结果是淋巴结内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反应性增生,使淋巴结肿大。
引起颈部淋巴结肿大的原因,即感染、肿瘤及其他因素。从临床表现判断,淋巴结转移癌的就诊年龄大,病程较长,淋巴结较大。淋巴结核以女性多见,病程长。淋巴结炎患者多较年轻,平均病程短,淋巴结较小。恶性淋巴瘤男多于女,淋巴结肿大明显,常伴发热。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为多部位性,常有发热,平均病程较短。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发病年龄小,伴高热,淋巴结肿痛明显。
临床实践证明,肿大淋巴结性状有较典型规律性。把肿大淋巴结按其大小、硬度、活动度、有无融合、有无触痛分为Ⅰ型:直径≤1.0cm,质地软如口唇,活动良好,无融合,多有触痛。Ⅱ型:直径≥2.0cm,质地硬如鼻尖,可以活动,部分融合,有触痛,但轻微。Ⅲ型:直径2.0cm,质地硬如额部,活动差,部分融合成团块,多无触痛。Ⅰ型以炎性病变为主,占98%;Ⅰ、Ⅱ型多为良性病变,占80.2%;Ⅲ型肿大几乎全部为恶性病变,占87.6%。年龄分布多在45岁以上。60岁以上病 人,更应该考虑恶性病变。
主要鉴别:
1.淋巴瘤。特点容易融合,血流丰富。但极少钙化 。
2.结核。特点:容易融合,颈部常见。但低回声或无回声时多发生干酪坏死,很少有血流;钙化多呈斑片状,或呈壳状。
3.炎症。可以有血流,但纵横比多大于2,微钙化少见。
有20% ~50%的分化型甲状腺癌(特别是乳头状癌) 患者颈部淋巴结受累。颈部淋巴结转移主要见于两侧甲状腺周围及气管食管旁沟内,即颈部Vl区。
超声影像学特性提示的异常的转移淋巴结包括失去脂肪性淋巴门结构,一个不是卵圆形而是圆形的形状,低回声,囊肿改变,出现钙化,和外周的血流。椭圆形可以作为排除恶性的重要诊断标准。微钙化的诊断甲状腺转移癌的特异性很高。内部细小钙化和囊性组成对颈部转移性淋巴结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46%和11%,特异性均高达100%。周边血流丰富对恶性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具有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82%和86%,也可以作为鉴别诊断的主要依据。
脂肪性淋巴门结构可以作为排除恶性的重要诊断标准,其敏感度高达100%,但特异性低。另外,短轴(5 mm)的淋巴结通常为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