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自从陈晓旭、姚贝娜相继去世,越来越多的女性同胞对乳腺癌的相关问题投入了更多的关注。这是很有必要的。目前,在中国,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而且患者年轻化明显。可以说,乳腺癌是女性健康的"第一杀手"。
不幸的是,另外一个"隐藏的杀手"在最近几年也突然间露出了狰狞的面目,给广大女性尤其是年轻女性的乳房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这个杀手我们暂时统称为非哺乳期乳腺炎。
非哺乳期乳腺炎是一大类疾病的统称,包括特异性乳腺炎和非特异性乳腺炎。前者包括乳腺结核、真菌、寄生虫感染等;后者包括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导管扩张症/导管周围乳腺炎(浆细胞性乳腺炎)、乳晕旁脓肿(Zuska病)和慢性硬化性淋巴细胞性乳腺炎等。
非哺乳期乳腺炎是相对于哺乳期乳腺炎而进行命名的。过去,我们常见到的乳腺炎都是发生在产褥期、哺乳期,都是急性发病,称为哺乳期乳腺炎、产褥期乳腺炎或急性化脓性乳腺炎。那是由于乳汁淤积和细菌感染所导致的,病因明确,治疗起来相对简单,疏通乳汁、抗感染、引流脓液等等,治疗效果也比较满意,对乳房的伤害也不算厉害。
但是,非哺乳期乳腺炎却表现得要复杂的多、严重的多。首先,这类疾病虽然大多发生在非哺乳期,但其实妊娠期和哺乳期也可以发病,虽然少见,但是诊断起来更加困难,处理起来更加棘手;其次,这个病往往先是急性起病,乳房疼痛、肿块,很快发展为皮肤红肿、破溃流脓,呈慢性炎症表现。乳房脓肿、破溃此起彼伏,伤口迁延不愈,有些甚至持续十年以上,最终导致乳房毁形明显,患者极为痛苦。第三,有时,部分病例经过常规治疗会有愈复表现,或者病灶稳定不再发展,但是过不了多久,相当多的患者又会继续出现乳房红肿、破溃。容易复发是这类疾病的另一个重要特点。第四,很多非乳腺专业的医生甚至一些乳腺专科医生对此认知不足,认为这是像其他体表脓肿一样切开引流就行了。其实,如果冒然地切开,那就给下一步治疗带来了更多的烦扰。
在非哺乳期乳腺炎的疾病谱中,目前看,又以非特异性乳腺炎中的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导管扩张症/导管周围乳腺炎(浆细胞性乳腺炎)和乳晕旁脓肿(Zuska病)相对多见。近几年来,尤其以好发于30岁左右年轻母亲的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发病增长最为明显。说到这类疾病的病因,这也正是令国内外学者最为苦恼的地方。大量的实践观察,乳头畸形、乳管阻塞、外伤、吸烟、某些药物和食物、高泌乳素血症、特殊细菌感染、自体免疫反应等等都可能是发病的诱发因素。但具体如何致病?虽有各种假说,但目前国内外专家都没有确切的定论。
在临床工作中,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需要引起注意。那就是非哺乳期乳腺炎和乳腺癌的关系。一方面非哺乳期乳腺炎在肿块期时容易被误诊为乳腺癌,若两类疾病误诊将必定造成严重后果。另外一方面,非哺乳期乳腺炎合并乳腺癌的病例已经变得不是那么罕见了。因此,非哺乳期乳腺炎的鉴别诊断不仅仅表现在自身类别的互相鉴别,还更应表现在与乳腺癌的鉴别上,而鉴别诊断的关键就是病理学诊断。所以说,在开始相关乳腺炎的治疗前,穿刺活检是非常有必要的。
对于非哺乳期乳腺炎的治疗,国内外学者已经逐步摸索出一些有效的方法。针对不同的病种、不同的分型、疾病的不同时期,采取多种手段,包括手术、激素、抗痨等等,已经取得了不错的疗效。在国内,我们的传统医学—中医中药也已经显现出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模式已经越来越多地受到广大国内专家的推崇。?
虽然,对非哺乳期乳腺炎的病因、诊断与治疗的相关问题专家们还有诸多争论。但令人欣喜的是,越来越多的医生们认识到了这个疾病,越来越多的治疗方法应用到了临床实践,而且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虽然治疗过程复杂,治疗时间比较长,但是为了最大限度的保全女性乳房健康、美丽,我们医务工作者会和大家一起百分百地努力,共同抗击这个"隐藏的杀手"。
最后,提醒一下广大非哺乳期女性,如果发现乳房肿块、疼痛并伴红肿、破溃,一定不要掉以轻心,请及时求治于乳腺专科医生,他们会给您提供更加专业的诊治措施。
热门甲状腺乳腺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