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头低于或不突出于乳晕平面呈火山口状称之为乳头内陷。其发病率约2%,多为双侧发病,也可为单侧。尽管乳头内陷多为先天性,但也有后天获得的,如反复多次的乳腺感染、炎症、乳腺癌、巨乳缩小术,以及外伤。
乳头内陷对患者的生理及心理方面都有一定的影响。临床上,根据SHan和 YG Hong(1999年)提出的原则进行严重度分型:
I型,乳头用手可轻易迁出,乳头下有少量或没有挛缩的纤维组织,输乳管基本正常,可维持其突出度;
Ⅱ型,乳头可人为牵出,乳头下有中等量挛缩的纤维组织,输乳管有轻微的短缩,乳头有回缩的倾向,不能维持其突出度;
Ⅲ型(也称为重度乳头内陷),乳头很难牵出,乳头下有大量挛缩的纤维组织,输乳管短缩。
乳头内陷修复的基本原则
理想的乳头内陷修复术根据不同的分型可选择不同的方法。
Ⅰ型乳头内陷多采用保守的方法,常见有手法牵引、负压抽吸、自制器械持续牵引;
Ⅱ型乳头内陷采用微创缝线及自制器械持续牵引,手术方法的应用也很常见;
Ⅲ型乳头内陷多采用手术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