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处的不适令人难以启齿,可肛裂的痛让你无法忽略它的存在,正如“牙痛不是病,痛起来要人命”一样,肛裂的痛有着超乎寻常的令人如坐针毡的难耐。
一、患者如何自判肛裂的发生
肛裂的表现是排便时疼痛,便鲜红色血,排便一般是干结的,也有患者是连续腹泻后发生。
肛裂发作时久了,会出现排便时疼痛,排便后疼痛缓解,半小时后又有持续性肛门胀痛的症状,胀痛长达4-5小时左右,疼痛还可放射到会阴部、臀部、大腿内侧或骶尾部。
这个时期往往会有便血减少,也有瘙痒的感觉,偶尔会有淡黄色分泌物流出,再到后期,有感染发生时,会有肛门旁红肿,破溃流脓的情况发生。
二、肛裂的发生原因
肛裂的发生,直接原因一般是排便困难并排便干结造成齿线下肛管皮肤撕裂。间接原因是饮食辛辣刺激或者多食热性食物,久蹲久立,劳累,造成肛门部皮肤黏膜充血明显,干结粪块通过肛门处时划破薄嫩的肛门皮肤,造成新鲜的裂口,裂口一般位于前后正中缝处。
肛裂发生后,患者因恐惧排便时的疼痛而控制排便次数,造成残留在直肠壶腹的粪便水分吸收过多,粪便更加干结,再次排便时裂口受到的刺激损伤更甚,如此迁延反复,内括约肌痉挛,肛管压力增高,肛管后壁缺血,局部血运障碍,裂口周围的皮肤及皮下组织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即皮肤纤维化,裂口深陷于纤维组织中,而后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会形成哨兵痔,更加阻碍裂口愈合,肛门齿线附近的肛乳头也会因裂口炎性分泌物刺激而增生。最终形成慢性肛裂。
细致的解剖研究和超声多普勒发现肛管的后正中线处血管数量较少 , 肛裂病人的肛管静息压高,因而导致肛管后正中线更加处于缺血状态。
肛裂患者肛管后正中线所存在的血液循环障碍,肛管后壁易于损伤、血液供应障碍、皮肤弹性的降低(如上皮角化不全)、内括约肌适应性降低是肛裂反复发作,难以愈合的综合原因。?
三、肛裂的局部表现
1.新鲜肛裂:发病时间较短,色红、底浅、裂口新鲜、整齐、无瘢痕形成。
2. 慢性肛裂:病程较长,反复发作,边缘皮肤纤维化,底深不整齐,上端常有肥大乳头,下端常有前哨痔或称裂痔,一般称为肛门裂“三联征”。在后期有可能感染并发肛周脓肿及皮下肛瘘。
四、肛裂的疼痛为何如此严重
从解剖因素来看:
(1)肛周神经末稍非常丰富,尤其位于齿状线下神经末梢由脊神经支配,对痛觉十分敏感,排便、肛缘水肿等刺激后容易产生剧烈疼痛。
(2)肛门内括约肌属于消化道环肌层,而消化道环肌层的固有特征是会受刺激后自行痉挛及收缩,持续痉挛会引起强烈地胀痛不适。
五、为什么会发生哨兵痔
肛管皮肤为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表皮角质层最薄,这是肛缘皮肤水肿产生的生理基础。另一方面由于疼痛、排便困难等原因导致肛门内括约肌痉挛引致局部微循环障碍,淋巴液集聚皮下引起皮肤增生。
从病理方面分析,机体损伤的刺激引起了外周神经细胞轴突中的胞浆逆向流动,导致其神经末梢释放物质P,局部毛细血管有效流体静息压升高,导致局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组织间隙内液体积聚过多,形成组织水肿。
六、排便困难的发生机制
排便需要直肠肛门部的许多肌肉、神经组织等共同协调来完成,任一环节的异常都会导致排便困难,肛裂排便困难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患者因肛门裂口疼痛或因担心大便过多污染伤口而刻意减少排便次数,致使粪便在肠道停留过久,水分被过度吸收,粪便干燥硬结;
(2)患者因生活方式改变如旅行、饮食刺激、活动减少等导致肠蠕动减缓,粪便在肠道堆积过久以致干燥。
七、怎样预防肛裂
了解了肛裂的发生原因,就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肛裂的发生,主要是生活饮食起居规律,避免排便干结,如果发生肛裂了,初始新鲜裂口要及时治疗,可以温水坐浴,适当涂抹痔疮药膏,以清凉止血止痛,放松紧张的内括约肌。
1.保持大便通畅:口服缓泻剂,如杜秘克、福松、非比麸等,使大便松软、润滑,增加多纤维食物摄入和改变大便习惯,逐步纠正便秘的发生。
2.局部坐浴:排便后温盐水坐浴,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3.局部涂抹清凉止痛的痔疮药膏,或者塞入痔疮栓:如麝香痔疮膏和栓剂、普济痔疮栓等。
八、如何治疗肛裂
.肛管扩张:
适用于急性或慢性肛门裂不并发乳头肥大及前哨痔者。局麻后,病人取侧卧位,先以左右2个示指用力扩张肛管,以后逐渐伸入2个中指,维持扩张5分钟。在男性应向前后方向扩张避免手指与坐骨结节接触而影响扩张,女性骨盆宽,不存在此问题。肛管扩张后,可去除肛管括约肌痉挛,故术后能立即止痛。扩张后,肛裂创面扩大并开放,引流通畅,浅表创面能很快愈合。
手术疗法:对经久不愈,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慢性肛裂可采用下列手术治疗。
(1)肛裂切除术:即切除肛裂及其周围的三角状皮肤,在局麻或腰麻下取梭形或扇形切口,全部切除前哨痔、肥大肛乳头、肛裂、必要时垂直切断部分内括约肌。该法优点是病变全部切除,创面宽大,引流通畅,便于肉芽组织从基底生长,但其缺点是留下创面较大,伤口愈合缓慢。
(2)内括约肌切断术:
后位内括约肌切断术
截石位或俯卧位,在局麻或全麻下,用双叶张开式肛门镜显示后正中肛裂,直接经肛裂切断内括约肌下缘,自肛缘到齿状线,长约37.5px,内、外括约肌间之组织也应分离,有时也切开外括约肌下部,以利引流。如有炎症肛窦、肥大肛乳头或外痔,可同时切除。伤口开放,自行愈合。但此法伤口愈合缓慢,偶有“锁洞”畸形,影响肛门功能。对老年人肛门松弛者,合并直肠脱垂和肛门功能不良者,不宜行此手术。
(3)侧位开放性内括约肌切断术
摸到括约肌间沟后,在肛门缘外侧皮肤做50px弧形切口,用弯血管钳由切口伸到括约肌间沟,显露内括约肌后,用2把弯血管钳夹住内括约肌下缘,并向上分离到齿状线,在直视下用剪刀将内括约肌剪除一部分送活检,证实是否为括约肌,两断端结扎或挂线止血,用丝线缝合皮肤。该法优点:手术在直视下进行,切断肌肉完全,止血彻底,并能取组织做活检。
侧位皮下内括约肌切断术
局麻后,摸到括约肌间沟,用眼科白内障刀刺入到内、外括约肌之间,由外向内将内括约肌切断,避免穿透肛管皮肤。
优点:避免了开放性伤口,减轻痛苦。伤口愈合快。缺点:切断肌肉,不够完全,有时易出血。因此该手术只适合于有经验的医生。
Marti(1994)主张在侧位皮下内括约肌切断术中将B超旋转探头插入肛管直肠内,在切断肌肉后立即用B超旋转探头检查内括约肌是否已切断,并能查出其范围,此探头可免除术者手指插入直肠,而有助于手术操作。以上2法都可同时切除外痔和肥大乳头。
(4)皮瓣移植术:适用于肛管皮肤缺损和明显狭窄的肛门裂。即在行肛裂切除术后并行皮瓣移植术
九、综上所述的几点建议
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避免干硬粪便通过肛门撕裂肛管皮肤,这是预防肛裂发生的重要措施,也是防止肛裂复发的关键。
若干硬便已形成,偶尔应用开塞露注入肛门或温盐水灌肠润滑排便,避免用力排便。
凡有肛周湿疹、皮炎、瘙痒等病要积极治疗,防止肛周皮肤硬化,弹性减弱而撕裂肛管皮肤。
对有肛管皮肤损伤者,应积极治疗,防止因感染而形成溃疡。
对患有肛隐窝炎和肛乳头炎者,要尽早治愈,防止诱发肛门裂。
另外医者作肛门直肠指诊时,忌粗暴用力,以免损伤肛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