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家健康意识增强,体检发现胆囊息肉,
编辑:ddayh.cn
现在大家健康意识增强,体检发现胆囊息肉,感觉比别人多长了个息肉不知是好是坏,未免害怕紧张。胆囊息肉是常见病,既不能过于担心,也不能大意,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
怎么得的胆囊息肉?
近些年胆囊息肉检出率有增多趋势,已成为一种常见病症。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体检普及率提高,另一方面可能与中国人饮食结构和饮食规律发生变化及生活环境等不详因素有关,包括高脂饮食、高胆固醇饮食、饮食不规律等。
胆囊息肉一般没有症状
胆囊息肉一般症状轻微,甚至无症状,多数都是影像学检查发现。仅少数患者有上腹部不适类似胆囊炎的症状,息肉位于胆囊颈部可出现胆绞痛,在合并结石时可有胆绞痛发作及急、慢性炎症发作的表现。
胆囊息肉也分好坏
胆囊息肉或胆囊息肉样变是个笼统称谓,一般来说超声报告描述的是“胆囊息肉样病变”,所谓“息肉样”,就是说像息肉,而不一定是息肉。这是在影像学检查下的称呼,具体胆囊息肉是好是坏,病理检查是金标准,但通过影像学特点可以大致判断良恶性。
胆囊息肉有以下常见类型:
胆固醇性息肉:约占一半以上,又称为假性息肉。它外观呈桑葚状,脆而易碎,蒂细如棉线,极易脱落,多在10毫米以内,以多发为主,多位于胆囊体部。胆固醇息肉和饮食有关,高胆固醇饮食或有脂肪肝的病人容易得胆固醇息肉。无须特别处理,建议:饮食要规律、早餐要吃、低胆固醇饮食,可试用药物。目前理论上认为此类息肉是不会癌变的。对于1厘米以下的胆固醇息肉可以每6个月到一年定期B超复查,观察其大小、形态、数量的变化即可。
真性息肉:是指真正从胆囊壁上长出的一块“肉”,约占30%,包括胆囊腺瘤、腺肌瘤、炎性息肉、腺瘤样增生等。在B超的描述上通常会有该息肉的基底是宽还是窄,是否有血液供应,有血供的息肉多为乳头状瘤或腺瘤,有癌变的风险。炎性息肉是长期胆囊结石刺激合并慢性胆囊炎形成的。胆囊腺瘤就是一种良性肿瘤腺肌增生症、腺瘤样增生也有癌变危险。若需要进一步明确息肉的类型和性质,可行增强CT或MRI增强扫描帮助诊断。
息肉型早期胆囊腺癌:约占5%,其实这种类型严格意义来讲已经不是我们所说的胆囊息肉的范畴了。目前对于混杂在胆囊息肉中的息肉型早期胆囊癌有时仅靠B超难以鉴别,建议做薄层增强CT或MRI增强扫描。癌性息肉的B超特征为:约80%以上大于10毫米且单发;约70%位于胆囊颈部,约有一半伴有胆囊结石。有时靠这些检查也不能100%确定,需要医生综合患者情况判断,有时性质不能确定,甚至需要3个月复查一次B超,密切观察。一旦怀疑此种病变应尽早手术治疗。
需要处理吗?
通常胆囊息肉没有症状,在超声检查前它可能已经在肚子里待了很久,只要不恶变或者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炎等一般不需要积极处理,只要观察就可以,观察期间改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也很重要。胆息肉在伴有结石时,不仅会并发胆囊炎,且胆囊息肉癌变概率会明显提高,建议切除。
从临床经验上来看“不好的”息肉有如下特点:基底宽、不带蒂、单发、超过1cm、短期内增大或者逐渐增大、50岁以后出现,合并有胆囊结石或者胆囊炎者。这几种情况的胆囊息肉容易“出问题”,变成胆囊癌的风险高,如果有以上描述的这些特点建议手术切除胆囊以绝后患。
良性息肉的特点:如果是个头不大(小于1cm),多发、基底窄、带蒂等特点的息肉相对来说不容易“出事”,只要每年随访就可以了,大约半年做一次B超,如果有情况变化再处理。
胆囊息肉的手术治疗有两个方面考虑,一方面是为了防止癌变或癌的漏诊,另一方面是针对症状,若不舒服症状用药不缓解,合并慢性胆囊炎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可以考虑胆囊切除。
药物对于真性胆囊息肉是无效的。对于多发胆固醇息肉,有些抗生素可能一定程度上缓解合并慢性胆囊炎的症状,对于有些小于5mm以下胆固醇结晶或预防新发可能有一些效果。
总结:短时间生长迅速的;大于1厘米;单发;广基底的;胆囊息肉;伴有胆囊壁局部或整个增厚;合并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B超、CT及核磁不除外癌变可能,通常建议手术。
胆囊切除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目前医学水平认为切除胆囊并不会对人体造成大的影响:胆囊存储胆汁的器官,而非产生胆汁的器官。有些人术后短期内有轻度腹泻和腹胀,进食大量油腻、高脂食物后易发生,这种现象可逐渐通过肝脏分泌和胆总管扩张来代偿胆囊缺失的功能,多数腹泻腹胀可在手术后几个月减弱或消失。目前循证医学还没有明确证据证明胆囊切除后可引起人体其他疾病。(点此查看:胆囊切除对身体的影响)。该切除的人也不应担心胆囊切除对身体有多大影响,若一些息肉不切除放在肚子里任其发展才可怕,应结合病情理性分析。 胆囊癌在目前医学界仍是一个很棘手的疾病,鉴于目前胆囊癌的手术疗效较好的也只局限于早期癌,而总体疗效极差,它对放疗、化疗均不敏感,唯一提高治疗效果的方法就是早期发现,早期切除胆囊。
真性息肉是一种癌前疾病,有可能癌变是其最令人担心之处,所以发现后需进一步明确性质,以及定期B超复查,动态观察息肉大小形态的变化。但据统计,众多的胆囊息肉中大约有12%可发生癌变,所以面对胆囊息肉,既应尽早发现恶变的迹象,也应该避免不必要的胆囊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