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即血液中的葡萄糖,人体组织主要靠血糖供应能量。在正常情况下,血糖的「收」与「支」保持动态平衡,维持在一个相对狭窄的范围内。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就可能导致高血糖或低血糖的发生。 人体血糖的这种动态平衡是机体神经、内分泌激素(如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协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胰岛素是最重要的糖调节激素,也是唯一的生理性的降糖激素。在正常情况下,胰岛素的分泌能够随着血糖的升高而增加,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 当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作用障碍,就会导致血糖升高。如果患者血糖水平高于正常,但尚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称为「糖调节受损」(即糖尿病前期),再进一步发展,就会导致糖尿病。急性高血糖可引起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渗性昏迷等急性并发症,危及生命;慢性高血糖可引起心、脑、肾、眼、神经及下肢血管等各种脏器的损害,导致残疾或死亡。 低血糖是指各种原因导致血糖浓度过低,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病人可表现为头晕、心慌、出汗、颤抖、饥饿感及神智异常。引起低血糖的原因很多,如降糖药物(包括胰岛素)剂量过大、进食量不足或进餐延迟、运动量过大、空腹饮酒等。由于脑组织不能合成葡萄糖,且贮存的糖原极少,故短暂的低血糖就能引起明显的脑功能障碍(如胡言乱语、行为反常、嗜睡、神志不清等)。如果严重低血糖长时间未得到纠正,将会导致永久性神经系统损伤,甚至死亡。 低血糖和高血糖处于血糖波动的两个极端,貌似互不相干,其实相互关联。比如,夜间发生严重低血糖后,可引起反跳性的晨起高血糖,即「苏木杰现象」。有的肥胖者,最初是在餐后 3~5 个小时出现心慌、多汗、饥饿等低血糖症状,再后来,才出现了血糖升高及「三多一少」糖尿病症状,最终被确诊为 2 型糖尿病。这是因为在 2 型糖尿病初期,胰岛素分泌延迟,就是在血糖的高峰过后,胰岛素的分泌才达到高峰,这时血糖浓度已经下降,过多的胰岛素使血糖进一步降低,导致了低血糖发生。所以,2 型糖尿病常常是以低血糖作为首发症状。 作为糖尿病人,大家都希望自己的血糖既不偏左,也不偏右,每天都平平稳稳。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就要加强自我管理,驾驭好「五架马车」。不过,即使偶尔跑偏了也不要过于紧张,只需及时加以纠正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