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体寒”,以中医看,大部分叫做“虚寒”,就是体质虚且寒。对于中医来说本来没有这个名词,现代女性由于生活习性的改变,体寒非常常见,所以现在也就很重视这种情况。体寒有哪些原因呢?今天我就给大家归纳总结下原因:
1.?气血亏虚。女子以血为本,以气为用,经、孕、产、乳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都离不开血,均与血的充盈与否密切相关.气血旺盛流畅则任通冲盛,下注胞宫,月经按期来潮;孕期气血充盈,则胎有所养;气血上行,促进乳房发育;产后气血充足,则上行化乳.故女子以血为本,气血充盈调畅,则经、胎、产、乳功能正常;阴血匮乏,气血失调,则可导致各种妇科疾病。气血不足,则四肢远端循环不畅导致手脚怕冷,导致体寒甚至痛经。气血不足,则肌肉皮肤得不到滋养,出现色斑。气血不足还可以导致月经稀少,色淡等。
2.?寒湿凝滞。体质差的人,对寒、湿等阴邪的易感性较强,受邪发病后表现为寒证,虚证,表证易传里或直中内脏;冬天易生冻疮,内伤杂兵多见阴盛、阳虚之证,容易发生湿滞、水肿、痰饮、瘀血等病症。寒湿凝滞经络导致经络不通,不通则痛。寒湿之邪伤及下焦,客于胞中,血被寒凝,行而不畅,因而作痛,经血色暗黑而有块;寒湿中阻,阳气被遏,水湿不运,则畏寒便溏,恶心呕吐。
3.?阳虚。(肾阳虚,脾阳虚)素体阳气虚弱;或外感阴寒之邪,阳气受损;或年老阳衰;或房室过度,损伤肾阳。畏寒怕冷,四肢不温。指机体阳气虚衰,机能减退或衰弱,代谢活动减退,机体反应性低下,阳热不足的病理现象。阳气有温暖肢体、脏腑的作用,如果阳虚则机体功能减退,容易出现虚寒的征象。常见的有胃阳虚、脾阳虚、肾阳虚等。阳虚主证为畏寒肢冷、面色苍白、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脉沉微无力等。
治疗方法
1.?气血亏虚型
症状:气虚即脏腑功能衰退抗病能力差,表现为畏寒肢冷、自汗、头晕耳鸣、精神萎靡、疲倦无力、心悸气短、发育迟缓。血虚可见面色无华萎黄、皮肤干燥、毛发枯萎、指甲干裂、视物昏花、手足麻木、失眠多梦、健忘心悸、精神恍惚。气血不足属气血同病。气血亏虚则会形体失养,以神疲乏力、气短懒言、面色淡白或萎黄、头晕目眩、唇甲色淡、心悸失眠、舌淡脉弱等为常见证候。
治疗:健脾益气补血。八珍汤加减:药用人参,白术,当归,茯苓,川芎,白芍,生地,炙甘草,阿胶,大枣,鸡血藤,熟地,制首乌等
2.?寒湿凝滞型
症状:手脚冰凉,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得热痛减,按之痛甚,经量少,色暗黑有块,恶心呕吐,畏寒,便溏,苔白腻,脉沉紧。
治疗:温经化瘀、散寒利湿,少腹逐瘀汤加味,小茴香、干姜、肉桂、延胡索、川芎、苍术、没药、赤芍、蒲黄、五灵脂、乌药、吴茱萸、当归、茯苓。
3.?肾阳亏虚型
症状:神疲乏力、精神不振、活力低下、易疲劳;畏寒怕冷、四肢发凉(重者夏天也凉)、身体发沉;腰膝酸痛、腰背冷痛、筋骨萎软;性功能减退、阳痿、早泄、易患前列腺炎等;小便清长、余沥不尽、尿少或夜尿频多;听力下降或耳鸣;记忆力减退、嗜睡、多梦、自汗;易患腰痛、关节痛等;易患骨质疏松症、颈椎病、腰椎病等;虚喘气短、咳喘痰鸣;五更腹泻,或者便秘;身浮肿,腰以下尤甚,下肢水肿;小腹牵引睾丸坠胀疼痛,或阴囊收缩,遇寒则甚,遇热则缓;须发易脱落、早白;形体虚胖或羸瘦;反映在面部则色青白无光或黧黑。
治疗:温补肾阳。主方:金匮肾气丸。鹿茸、附子、桂枝、白术、甘草、黄芪、白芍、茯苓、山萸肉、淮山药、补骨脂、枸杞子、菟丝子、冬虫夏草、海龙、海马等。
4.?脾阳亏虚型
症状:纳减腹胀,脘腹冷痛而喜温喜按,口淡不渴,四肢不温,大便稀溏;或周身浮肿,小便不利; 或胃中有振水音,时时泛恶,呕吐清水痰涎;或白带清稀而量多,少腹绵绵作痛,面色晄白,神疲乏力,舌质淡胖或边有齿印,舌苔白滑,脉沉弱。
治疗:温中健脾散寒。小建中汤加减:白芍、桂枝、干姜、黄芪、白术、陈皮、法半夏、茯苓、饴糖、高良姜、小茴香、甘草。
? 如何您有相类似的症状,无法辩别情况下,请点击以上标题下绿色字【关注】我,再点击下面【立即咨询】我,我会给您满意的答复。如果您认为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点赞。
热门中医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