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那些藏起乳房的女孩
中国人总是很含蓄。
最直观的的表现就是,从不公然讨论“露骨”话题。
乳房这个和身体有关的名词,在公开场合人们讳莫如深,仿佛一提起,就会被贴上负面标签。
一部纪录片《寻找乳房》,打破了这个“传统”。
正在拆迁的老旅馆里,采访镜头对准了30位女性,纪录下了她们对自己身体的认识:
讨厌影响跑步的大胸、不想有卵巢、生孩子时觉得身体不属于自己……
困扰无数女性的“乳房和身体问题”,社长从这30个人那里,找到了一些答案。
1
万千人羞于启齿的这些事,并不是你的错
许多女性和乳房有关的记忆并不美好。
有读者和社长聊天时说:“最近在痛苦地矫正体态,在手背上写上了‘背挺直’来提醒自己时刻注意。”
说起原因:“其实我也是自作自受。初中时候,班里女生都刚刚发育,偏偏我是格外明显的那一个。
虽然上过生物课,但没法指望那个年纪的男同学明白什么是尊重女性,于是走哪儿都感觉别人看我的眼神不对劲,甚至有男生会隐晦地告诉我,他们平时私下聊天会讨论到……我的胸部。
从初二开始,我就习惯整个人‘缩着’,不敢跑不敢跳就算了,坐着的时候也要弓背缩胸,久而久之,脖子前倾、驼背就甩不掉了。”
旁人异样的目光,让许多“不够完美”的女孩都对自己的身体产生厌恶感。
《寻找乳房》的镜头前,一位女性坦言“很不喜欢穿胸罩,不喜欢钢圈。”
坦言不喜欢胸罩的受访者 / 《寻找乳房》,截图自“一条”
另一位女性,因青春期发育后没有穿“小可爱”而烦恼。
周围的人总窃窃私语,说她妈妈没有尽到责任,应该督促女儿尽快买“小可爱”,罩住。
受访者回忆青春期未及时穿胸罩被议论 / 《寻找乳房》
“高中以前都希望自己出生就是男生。我很不喜欢自己有胸部这件事。”
希望自己是个男生的女孩 / 《寻找乳房》
胸大会被指指点点、平胸会被嘲笑……这些隐痛她们平日里都不曾提及。
和乳房一起被部分女性“刻意忽视”的,还有月经。
TED演讲者 Aditi Gupta,回忆自己青春期时关于“大姨妈”的痛苦记忆时说:
“我第一次来例假时,别人告诉我,不要将这件事告诉任何人,哪怕是爸爸、哥哥;
后来在教科书上,出现了有关月经的章节,但是生物老师直接跳过了内容。”
Aditi Gupta 在TED上分享自己起初对于例假的印象 / TED《让谈论生理期不再是禁忌》
这一度让年幼的她觉得,谈论例假非常羞耻,为了保持得体,就要假装不知道例假做这件事。
“明明是自己的身体,却因为别人的态度,必须刻意忽视一些变化。”
乳房、月经,似乎总伴随猎奇,和充满了暗示意味的眼光和话题。
社长不禁想问:乳房、月经、生育、身材、胖瘦……
这些再正常不过的词语,凭什么成为令女性羞耻的存在?
2
那些消失的性别教育
谈“乳”色变也好,身体“主导权”也罢,和我们的性别教育有关系。
纪录片中,一位女性说:“其实我到高中毕业以前,是一个没有性别(意识)的人。”
受访者说自己直到大学,才渐渐明白男女差异 / 《寻找乳房》 片段
北京妇联和中国教育科学院的的调查数据更令人担忧:74%的家长回避和孩子谈性;
有超过十分之一的初中生,对什么是性还处于完全不了解的阶段。
初中生对性知识的掌握程度良莠不齐 / 中国教育科学院
“性知识全靠自己悟,爸妈从没普及过”,是不少家庭的现状。
孩子们对涉及这方面的知识有想法时,家长往往会尴尬、斥责、回避,或是编造一些“你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等不着边际的谎言。
这些回答,解决不了孩子的疑惑,只会让他们对自己的身体变化越来越困扰:
性别意识不明确、因发育而自卑、害怕“大姨妈”和使用卫生巾、因为外貌不完美受到嘲笑……
引导教育的缺失,使不少女生天然地认为“这些是不该被提起的事情、不被别人接受的事情”。
《寻找乳房》的导演陈芯宜说,她也是女性,从小被教育坐姿站姿、走路仪态,被规定如何打扮以符合一个“女性形象”……
但关于美丑、关于身体、关于生理,这些跟一个孩子最为贴近的事情,反而极少被提起。
这说到底,是一种缺失。
她希望这30位女性的“自我觉醒”,能让那些无法接纳自己的女孩接纳自己,让那些刻意忽视身体的女孩看到自己:
“你的身体,最终只属于你自己。”
3
美丑,你自己说了算
“我不为别人而活,如果有一天我瘦下来了,那是因为我想飞,我想做一些胖子做不到的事情。”
这是纪录片《寻找乳房》中,胖女孩汪绮说过的一句话。
直播中的汪绮 / 纪录片《寻找乳房》
在大多数人看来,汪绮胖过头了,严重不符主流审美。
她努力从事自己喜爱的工作,网友依然用异样的眼光看待她:
“你这么胖你妈知道吗?”
许多人都习惯用外貌否定一个女孩的全部,摧毁她们就变得轻而易举。
某博主曾发起过一个征集,当问到“你是否受到体重问题困扰”时,评论出乎预料。
女孩们不论体重有多少斤,几乎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太胖”。
为达到所谓“理想身材”,许多人不择手段地减肥。
一个女孩曾用视频分享过她的“变美”经历,为了摆脱高中时期“丑小鸭”的阴影,她整容、节食……最终当上了夏季舞会的冠军。
但是,她发现自己几个月不来例假、不停地脱发、蜕皮,还患上了厌食症。
活跃在大荧幕上的明星变得越来越瘦、网红把照片P成没有弧度的筷子腿、服装店的号码也越来越小……
于是不少人开始认同:女孩就应该是这样的。
被体重困扰的不仅是少女,生产完的孕妇也是焦虑的重要人群。
大小S都是娱乐圈里以“瘦”为名的明星,也都是生过孩子的母亲。
大S生产后为自己定制了只吃早午餐的食谱,每餐自己还要减半,中午不吃主食。
很多明星生孩子之后都会曝出腰肢纤细、面带微笑的照片,证明自己身材恢复得很好。
但孕妇在怀孕期间,全身浮肿、肚子上长满妊娠纹、生完孩子气虚弱,此时恢复健康都是问题,更别说短时间减重数斤。
大S自曝生产后瘦不下来 / 《beauty小姐》
有些时候,让女孩对自己的身材心生不满的不是真“胖”,而是社会对于女孩外貌的苛责。
锁骨要能放硬币、胸部要不大不小刚刚好、腰要“A4、蚂蚁”、腿要又细又直……
花样翻新的“美丽标准”,毁了不少女孩的自信。
可社长想说,无论高矮胖瘦,每个女孩都是独一无二、独属自己的个体。
就像《寻找乳房》中的“大码女孩”汪绮,最终还是用骄傲的姿态站在了画室的灯光下。
她自信地仰头挺胸,坦坦荡荡地接受了这个胖胖的自己。
她在网络直播间里唱歌、分享自己的生活,出演话剧,甚至去艺术学校当模特。
外界的嘲讽、指责,汪绮毫不在意:
“我不怕别人的目光,我不为别人而活。”
做模特的汪绮 / 纪录片《寻找乳房》
就算承受着非议和偏见,她也要为胖女孩美的权利作抗争。
汪绮不仅不为自己的“胖”感到羞耻,还对很多胖女孩的观念感到遗憾。
“不是只有标准体型的俊男美女,才可以享受美好。为什么胖的人不能拥有享受美好的权利?”
4
接受自己的身体,是变好的第一步
“该用什么样的姿态面对大家?”
纪录片给出了答案:用接纳自己的姿态。
你觉得羞于启齿的东西,会成为别人攻击你的“武器”;
而当你可以大大方方等闲视之的时候,所有旁人的指指点点,都不是什么大事。
女孩Amber,已经很多年没有穿过吊带了,她内心很羡慕日本艺人渡边直美那种“酷酷的胖”,所以去年夏天,她决定挑战一次吊带裙。
闺蜜帮她挑了一件明黄的花色吊带连衣裙时,Amber的第一反应却是:
“这也太露了,我的肚子上有肉。”
Amber觉得裙子不适合自己 / @微在不懂爱
最后禁不住闺蜜的劝说,Amber还是去试了这件“很暴露”的连衣裙。
从试衣间走出来的那一刻,看着镜子里的自己,Amber呆住了:“这还是我吗?”
穿着有点性感的连衣裙的自己和平时判若两人,意外有些好看。
虽然觉得衣服很好看,Amber还是不太敢穿出去 / @微在不懂爱
走在路上,Amber有些局促:“感觉所有人都在看我”。
走进地铁的一刹那,在封闭的空间内,她又再一次觉得自己成为了被审视的对象,所有负面的情绪在那一刻一览无余,回到公司她就把衣服换了回来。
在地铁上哭泣的Amber / @微在不懂爱
好在经过同事的鼓励,Amber最后还是换上了新买的吊带裙。
但走进办公室的时候,她还是不自信地站在闺蜜的身后想把自己藏起来。
藏在闺蜜身后的Amber / @微在不懂爱
想象中的批评和怀疑都没有到来,迎接她的是同事们发光的眼神和真诚的赞美。
同事们评价Amber的新裙子很适合她 / @微在不懂爱
原来没有那么多人在乎你肉肉的身体,他们眼里的你,穿着一件合身的衣服,正展示着独一无二的美。
“永远没有百分百完美的身材,那个不完美的你,才是你。”
或者说,美原本就没有标准。
美国23岁超大码模特西蒙娜·马里波萨(Simone Mariposa)曾在社交网络上发起“We Wear What We Want”(我们想穿什么就穿什么)运动,鼓励身材丰满的女性分享身穿不同时装的照片。
接受自己的身体,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你可以从直视镜子里的自己、赞美自己开始,包容自己的“缺陷”、接受不完美。
在保持健康的基础上,合理饮食、锻炼,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态。
让每一次运动不仅为了体重秤上的数字,也为了有更充足的精力去面对生活。
女性的身体,不是一件要不停修补雕琢的装饰品,也不是羞于启齿的禁区,而是带我们去感知这个世界、去接纳自我、去征服规训的武器。
像短片中提到的:越是自己不自信的地方,越要控制、战胜它。
热门中医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