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疫情之下,不管是儿童专科医院,还是综合医院的儿科,前来就诊的患儿大幅度减少了。
01 原因分析
一、隔离的原因
疫情期间,孩子们在家里隔离,相互交叉感染的机会少了,不仅隔离新冠病毒,还把其他病毒、细菌也隔离了。
一些家长也由于疫情的原因不能去上班,有了更多时间陪伴孩子。
以前这个季节,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小孩们比较多,什么疱疹性咽峡炎、什么手足口病、什么猩红热等等,现在明显减少了。
很多善于学习的家长,也通过科普文章的学习,有能力用科学的方式照顾孩子,让孩子免于生病。
孩子们在家健健康康活蹦乱跳的,这也是黄哥所期盼的。黄哥在疫情期间做了几场公益的直播讲座,一是为了让有孩子的家庭提前预防疾病,防患于未然,二是帮助家长能在孩子出现小的疾病的时候能从容处理。
二、能摒的原因
以前,孩子们发热、感冒、咳嗽,家人们常常心急火燎,立刻就带着孩子往医院跑。甚至在一个儿童医院看了之后效果不佳的话,还会去另一家儿童医院。在几个医院来回转换的家属是很常见的。
新冠病毒一来,家长怕孩子去医院交叉感染,于是就在家摒得牢牢的。
这说明什么?
这正说明了过去许多医院的儿科门诊看了大量无须就诊的患儿,急诊儿科更是看了大量不是急诊的患儿。这时候真正需要就诊的患儿得不到及时就诊,有时候延误了最佳治疗机会。
什么情况必须要去医院看儿科医生呢?见下文
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季节,宝宝生病了什么时候应该带去看夜间急诊?
三、网上就诊的原因
在这次疫情中,互联网医疗异军突起,患者既可以在线问诊,医生还可以在线给他们开药快递到家。
许多儿科医生在网上都可以咨询,有图文问诊,有电话咨询。你可以咨询本地的医生,也可以咨询北京上海的儿科医生,天南海北任你选。
很多孩子不用去医院,就能在网上得到比较好的诊治。现在微医、好大夫在线等互联网医疗平台雨后春笋,方便患者家长咨询,咨询费可以自己定,大部分归医生,医药分家,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模式。
02 公立医院需要改变
孩子们生病了,但不是所有疾病都可以通过网上咨询来解决。
比如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还是需要到医院去开刀的。有的复杂的疾病,还是需要到儿童专科医院。
例如,因为疫情原因,我3月份才开门诊,第一个小病人就是来自江苏徐州,但腹痛腹泻好几个月了,体重掉了好多斤,最后在我们医院做了肠镜诊断为克罗恩病,需要专科医师的治疗与随访。互联网医疗没有办法做肠镜,私立医院估计不擅长诊治儿童专科疾病及疑难杂症。这就是公立医院的优势所在。
公立医院儿科的根在线下,但是不能仅仅满足线下,还要伸开手臂抓住线上。公立医院也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互联网医疗,与社会上的互联网医疗PK,毕竟大部分资源还是在体制内。但是,一定要通过一定的补贴调动儿科医生的积极性。
公立医院鼓励儿科有自己的特色,特色门诊。某些医院联系了许多小兄弟们成立儿科医联体、区域儿童医疗中心,资源共享,双向转诊,都是不错的探索。
如果公立医院开动脑筋,打通渠道,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照样可以做得风生水起,方便患者足不出户就能得到医治。小病不出县,大病不出省。
03 医生要有特色
医生是一种技术性很强的职业,知识更新也快。
我刚到门诊时,看到老专家给轮状病毒肠炎的孩子用利巴韦林注射液,我也跟着照猫画虎,没有开动脑筋独立思考,现在想起来真是惭愧。
现在患儿少,正是医生读书时,医生是终生学习的职业,忙时不慌,闲时不荒,此时正是医生进行知识沉淀和更新的最好时机。
滥用抗生素,给患儿过度治疗,不懂循证医学的医生肯定是不受欢迎的。现在信息发达了,许多患儿家长都在学习科普知识,他们时间久了肯定能够分辨出庸医和良医的。
公立医院的儿科医生,也需要时时刻刻注意服务态度,面对患儿要有医者父母心,让患儿放松,让患儿家属放心。
同时,儿科医生还要学会经营个人品牌,吸引患儿到自己身边来,从门诊到网上随访,再回到门诊复诊,完成一个良性循环。这样做对患儿、对个人、对单位都有好处,是三方共赢。
04 给儿科医生同行提个醒
现在社会压力大,养育孩子的成本太高了,许多年轻人传宗接代的观念变得淡薄,不愿意生孩子,导致中国儿童出生率降低。医院儿科患者会面临减少的趋势,中小学校以后招生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
社会普遍认为目前儿科医生不足,有的人持不同看法。他们认为近年来儿科医生大量培养,已经饱和了,特别是在一线、二线城市,但是有的地方儿童医院在盲目扩建。不知道是否意识到未来儿科医生和儿童医院面临病源不足的危险?这次疫情只是提前敲响了警钟。
儿科人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潮流,将坏事变成好事。
与所有的儿科同道们共勉。
热门中医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