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专家教你正确应对小儿发热!
编辑:ddayh.cn

每个当爹妈的都遇到过孩子发烧,眼看着温度一路升高,可孩子精神状况又挺好,手里捏着一堆退烧药,退热贴,用还是不用?爷爷奶奶沉不住气让抱去医院,去还是不去?好吧,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今天的节目里。
Q1 什么是散热?发烧后怎么降温?
人是恒温动物,通过产热过程和散热过程,维持正常的体温。人体体温调节靠大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体温偏高散热增加,体温低产热增加,维持体温基本不变。每个人体表基础体温在36-37度之间,个体有差异。人体的散热过程包括(1)皮肤、(2)呼吸、(3)排便等方式;散热主要通过皮肤,衣服穿得太厚,不能正常散热。孩子发烧,可以提高室温、适当减少衣服,来促进散热。
要提醒我们很多粑粑麻麻,亲们,皮肤散热并不是物理上的传导过程,如果皮肤过凉,会造成血管收缩,体表温度低而体内温度高,散热就散不出来→不要通过大面积酒精擦、大面积冰块等降温,这样真的很!危!险!(局部的小冰袋可以)而要通过温水澡等来散热。
Q2怎么给孩子正确测量体温?测量哪个部位最准?
(1)腋温(体表):腋下的空间温度和体表近似(需要5分钟);孩子不建议腋下测温,孩子总动,腋下空气流动、温度不能代表体表温度。
(2)耳温(体表):准确,能代表体内温度,方法很重要,把耳朵轻轻拉外耳道,耳温枪完全堵住耳枪,再打开开关。测量准确情况下,体温和耳温是一样的饿,都是体表温度。
耳温一定要测两侧,如果局部耳朵发炎,两侧耳朵温度超过0.5度,说明有中耳炎,导致局部耳朵温度升高。→耳温可以初步筛查中耳炎。
(3)肛温、口腔,不好操作,家里都不建议。
(4)额温,不准。
当多次测温度不同时,取最高值。
Q3为什么不要给孩子捂汗?
捂汗(有感蒸发)会导致水分大量散失,可能造成急性脱水。推荐无感蒸发,水分丢失少。当环境温度高于体温,身体会通过蒸发散热,保持体温(不是物理上简单的对流、传导)。发烧了可以洗热水澡,不要冰敷。
Q4孩子会不会烧傻?退烧退到多少度?我娃为啥会发烧?
并不是发烧导致孩子脑炎、肺炎等(孩子不是烧坏的),而是致热原(导致发烧的原因)作用使得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导致散热减少、产热增加。发烧是人体发出的信号,治疗的根本目的是去除致热原,致热原去除后孩子体温会自动恢复正常。通过药物快速退烧、没有解决去热原,孩子的各种危险并没有去除,降温到38度做头就可以。发烧后不要大被子捂着。
发热的原因——发热的激活物
发热的激活物:病毒细菌本身不会发烧,而是病毒细菌进入人体后,刺激细胞,产生发热激活物(单核细胞、巨噬细胞、肿瘤细胞等),激活物刺激大脑体温调节中枢,同时又激活免疫细胞→杀灭病毒和细菌。从这个角度来说,发烧是免疫细胞的激活,发烧也是好事。
Q5为什么要退烧、高热惊厥的危害和处理。
退烧的目的:仅仅是为了预防高热惊厥;一般的体温高对人体没有很大危害、也没有后遗症。体温38.5以下,一般不会引起高热惊厥。→降温到37.5、38度就可以,适度的高温,让发热激活物多作用一会,激发免疫系统。如果退烧过快,免疫系统没发挥作用,病得时间更长。
高热惊厥的危害:高热惊厥本身对身体没有很大危害,而是惊厥过程中很可能会闭气缺氧,抽风,呕吐反流、咬破舌头,呕吐物或血吸入肺引起感染;高热惊厥有很大的遗传因素。如果不到38.5度就惊厥,很可能是抽风,必须做脑电图检查。
高热惊厥的处理:两个牙齿之间垫着东西(防止咬破舌头),侧卧,静止,惊厥很快能自动停下来。高热惊厥要稳定后再去医院,因为惊厥过程中肌肉僵硬,强行移动很可能骨折。高热惊厥时,泰诺林和布洛芬两个退烧药同时使用,都用原剂量(参考退烧药的使用)。高热惊厥不要擅自用安定类药物。
Q6什么时候吃退烧药?
首先明确热度的定义:
低烧:小于38;中等度热:大于38小于 39;高热:大于39小于41;超过41,为 超高热;
高热(超过39度)才要退烧,38.5度左右吃退烧药,药物作用需要一定的时间,当药物起作用时(开始退烧)真正温度在39。(注意,医院推荐使用退烧药的剂量都偏大,可能引起过度退烧)
Q7 选择什么退烧药?
(1)口服vs 输液:选择口服
没有任何的静脉用退烧药被世界卫生组织批准,输液并没有被权威认可。孩子发烧开始退烧快,过几天慢了,并不是对孩子退烧药有抗药性,而是发烧几天后,水分不充足、无法散热;发烧后要多喝水,保证足够的水分。输液后退烧快也是由于体液、水分的及时补充。
(2)一定要选择纯成分的退烧药:布洛芬或泰诺林
强调不要给孩子吃复合退烧药,可能含有激素、阿司匹林; 要选择纯成分的退烧药:布洛芬或泰诺林(对乙酰氨基酚 (纯成分)、布洛芬(纯成分)),含有对乙酰氨基酚 或布洛芬、同时含有其他成分的退烧药不能用。
混合退烧药的危害:小厂家的混合退烧药里可能含有激素,激素退烧巨快,但是对人体危害大。
还有的退烧药里有阿司匹林,青少年不要用阿司匹林。个别孩子对阿司匹林极度敏感,吃了微量就导致肝坏死,最终死亡。是否对阿司匹林敏感是无法事先预知的,所以孩子不要吃阿司匹林作为退烧药。孩子的药有糖浆成分,打开后一个月会变质、要扔掉。
(3)中药vs 西药:选择西药
对中药疗效不做评价。
中药铅中毒、引起肾脏损伤:中药人工种植,种植过程中吸收大量农药、铅等;中药晾干后煮水,铅等都被孩子吸收了;不要轻易给孩子吃中药。不能静脉输中药,更不安全。(同理,为了不吃铅,平时吃绿叶菜一定要开水烫、去除铅。)
Q8 发烧后的处理:发烧一定要去医院么?
急性发热:病程2周以内,可分为急性感染性发热、急性非感染性发热以及原因不明的急性发热。
大部分发烧是病毒引起(占80%的发烧病例),病毒在体内正常5到7天会自然衰败。病毒感染后,潜伏2天左右,然后发烧3天,恢复2天。所以绝大多数孩子发烧的满3天后会自愈,建议孩子发烧可以先观察满3天,再去医院。只有重度细菌感染需要抗生素。
建议去医院路上,整理一下病史,病史交代包括:时间快慢、病程、热型(什么时间多少度)、伴随症状、用药史(把药带去医院)、既往提别病史、相关的环境变化、及时向医生汇报。
长期发热:指体温升高持续2-3周以上,一般很少发生。
Q9 发热对人体的影响
体温升高1度,基础代谢率13%,心跳快,兴奋性,呼吸加快,肠道蠕动减慢。
适度发热可使免疫系统功能增强,退烧过快,免疫系统没得到激活,反而无法战胜体内的病毒。有时退烧过快,还会反复烧,体温下降上升反复变化快,散热快,消耗大量热量,体重下降。
Q 10物理降温right or wrong
物理降温:
wrong:冰袋、酒精擦浴、捂被子、多穿衣服
right:温湿敷、温水澡、多喝水、保证排便、提高环境温度(26、27度)并相对少穿衣服
Q11 幼儿急疹:
开始要高热3天,如果没有其他表现,没有咳嗽、流鼻涕、患儿年龄较小,怀疑为幼儿急疹;3天后出疹子,可确定为幼儿急疹。出了疹子之后,就算完全好了,洗澡吃饭玩都正常。
Q12 发烧后除了物理降温,还要多喝水,以及保持排便
皮肤、呼吸、排便(多喝水、保证排便,孩子发烧即使没吃没喝,也要保持排便,去医院可能用开塞露)
Q13退烧药的使用(最后总结)
1 同时选择两种不同成分的药物,比如美林和泰诺林。
2 提倡两种药物交替使用,可以减少使用次数、副作用。
3 泰诺林和布洛芬两个退烧药交替使用方法:服用4小时之后,可以使用布洛芬,使用布洛芬6小时后可使用泰诺林(对乙酰氨基酚))。高热惊厥时刻同时服用两种退烧药,都用原剂量(参考退烧药的使用)。高热惊厥不要擅自用安定类药物。
如果退热效果不理想,前期使用药物剂量剂量不足的可以加足,也可以选择另外一种退热药物。
4 吃药后呕吐后,换另一种药,不要吃原药。(吐了多少不能测量,换药,副作用不会累加)
5 口服不理想的,直肠内使用的栓剂
6 退热药的退热效果与婴幼儿体液有关→及时补充水分。
7 12岁以下 慎用阿司匹林
8 中药慎用
9 注射退热药没有明显优势
10 退热剂只是针对退热而言,引起发热原因很多,要咨询医生,选择适宜的对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