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是由于新生儿血液中血清胆红素升高而引起,主要表现为皮肤黄染。每个新生儿都会经历这一个时期。黄疸的出现与新生儿时期胆红素的代谢特点有关,一般出生14天左右能够消退,个别可能会延迟。 新生儿黄疸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我们很希望通过一些方法来区分宝宝的黄疸是属于生理性的还是病理性的,因为生理性黄疸似乎更安全些。
生理性黄疸一般在生后2-3天开始出现,4-5天达到最高峰,7-10天逐渐消退。我们曾用过一个值(12.9mg/dl)进行区分,但这显然也是不合理的,有时候生理性黄疸可能会超过这个值,而病理性黄疸也可能会低于这个值。因此评估新生儿黄疸是生理性的还是病理性的应该是由专业的新生儿科医生进行系统的、全面的评估,而不是单凭一个数值去划分。而且在实际上,我们使用得更多的是黄疸的干预值,而这个干预值随孩子的出生胎龄、日龄的变化而变化的。
足月儿黄疸干预方案[1]
35周以上的新生儿血清胆红素值超过342umol/L(20mg/dl)为重度高胆红素血症,超过427umol/L(25mg/dl)为极重度,超过510(30mg/dl)为危险性高胆红素血症[。我们要尽可能避免后两者的发生。什么因素会引起新生儿严重的黄疸?常见的因素有溶血、感染、头颅血肿、皮下出血、胎粪排出延迟、早期摄入不足等均可引起黄疸加重。尤其是溶血性黄疸,出现早、进展比较快,病情比较凶险,处理不及时可能造成严重的后遗症。
溶血性黄疸主要见于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可以为ABO血型不合,Rh血型不合以及其他血型系统不合引起的。Rh血型不合见于母亲Rh血型为阴性,也就是熊猫血型,分娩的婴儿Rh血型为阳性的,那就极有可能发生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红细胞大量破坏,相应的血清胆红素也会异常的增高,进展非常快,多需换血治疗。ABO血型不合的溶血主要见于母亲血型为O型,出生婴儿血型为A型或B型的,病情进展的速度相对Rh溶血要慢,多数经蓝光和免疫球蛋白等治疗后可恢复,只有少部分婴儿需要换血治疗。总的来说溶血性黄疸是最凶险的,必须住院治疗。
其他因素比如头颅血肿,胎便排出延迟等也会导致血清胆红素的水平升高,这种升高往往相对缓慢些,大部分经过蓝光治疗后可以完全恢复。但我们需要注意,即便病情进展慢,时间长了,血清胆红素的水平也有可能升到一个非常高的水平,从而影响到孩子的健康。
感染因素也可以引起黄疸,但黄疸只是其中一个并发症,治疗感染本身,比治疗黄疸要重要得多。
黄疸的监测手段包括体格检查、经皮胆红素检测以及血清胆红素检测,其中经皮胆红素监测是使用最广泛的。
体格检查(目测粗略评估),人人都能做,但并不能替代仪器的检测,对疑似黄疸增高的应及时就诊。
治疗:蓝光照射治疗为目前最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其他的药物治疗只能作为辅助,并不能快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换血治疗作为另一种有效、快速的治疗方式,存在一定的风险,仅用于重度高胆红素血症婴儿,为快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以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我们要重视新生儿黄疸。因为黄疸经过及时、合适的干预大多数预后良好,但治疗不及时,血清胆红素过高时就很有可能造成神经损伤,对孩子的听力和大脑都有可能造成不可恢复的损伤,这种我们往往称之为胆红素脑病。在过去条件有限,黄疸不受重视时,这是引起儿童脑瘫的主要原因之一,随医疗水平及人们对黄疸认识程度的加深,胆红素脑病已经很少在发生了,但在个别落后地区以及个别人的认识不充分,仍有个别病例的发生。作为父母,我们要重视黄疸,尽可能的避免新生儿出现重度高胆红素血症,对已经发生的黄疸应积极治疗,以避免其对婴儿日后造成的严重的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新生儿黄疸.实用新生儿学
[2]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J].中华儿科杂志,2014,52:745-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