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炎、秋冬季腹泻”,家长该如何应对?
编辑:ddayh.cn
“秋季腹泻”,顾名思义,是好发于秋季的腹泻。现在的9月份一直到明年1月份,都是秋季腹泻的高发期。随着炎热天气的散去,天气逐渐转凉,户外活动增多,也就增加了感染病毒的机会。轮状病毒是最常见的致病病毒。
俗称:秋季腹泻
学名:轮状病毒肠炎
病原:A组轮状病毒
好发季节:秋冬季(9月份~次年1月份)
症状:呕吐、腹泻(蛋花汤样稀水便),可伴发热
重点关注:精神状态、尿量、体温等
什么是轮状病毒肠炎?
轮状病毒肠炎是肠道感染轮状病毒后出现的腹泻。好发于6~24个月婴幼儿。潜伏期1~3天,病程大约3~8天,一般呈自限性。起病急,多伴有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轮状病毒
轮状病毒(Rotavirus,简称RV)是一种双链核糖核酸病毒,属于呼肠孤病毒科。因其形状酷似车轮而得名。
该病毒主要通过消化道进行粪口传播。经口接触一些不卫生的手、玩具就很可能被传染。
轮状病毒肠炎有哪些典型症状?
呕吐、腹泻:病初1~2天出现呕吐,随后出现腹泻。即“先吐后拉”。大便多时可达10余次/天,典型的呈黄色水样或蛋花汤样便,可带有少量粘液或血丝,无腥臭味。
发热:不同程度的发热,多为低热(38℃)左右,若感染重,或合并其他部位感染,可出现高热(39℃以上)。
其他合并症
轮状病毒感染可导致患儿不同程度脱水、电解质紊乱,表现为精神萎靡、皮肤弹性差、眼窝凹陷、口唇干燥、哭时眼泪减少、尿量减少等。
轮状病毒可侵犯机体多个脏器,导致全身,包括神经、呼吸、心脏、肝胆、血液等多系统。
如惊厥、心肌损害、肝功能异常、肺部炎症等。
如何确诊?
根据典型症状:病初呕吐,之后出现频繁腹泻,为水样便或蛋花汤样便,并伴有低热,可作出初步判断。
①大便常规+潜血检查可发现大便中偶有少量白细胞。
②感染后1~3天大量病毒自大便中排出,此时可检测到大便中轮状病毒呈阳性。
轮状病毒肠炎如何治疗?
由于轮状病毒性肠炎属于自限性疾病,一般1周时间即可自愈。所以家长对轮状病毒性肠炎不必过于惊恐。只要孩子不出现严重的脱水、全身中毒症状,一般无大碍!
轮状病毒的治疗以对症处理为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口服补液盐
WHO推荐使用低渗的口服补液盐III(ORS III)预防和治疗脱水,主要针对轻中度脱水,可以起到补充水分和点解释的作用。而重度脱水则首选静脉输液。
2.饮食管理
当患儿呕吐症状减轻,能够进食时,就要鼓励患儿进食。进食要以少油、清淡为主,可以从小米粥、面条等易消化食物开始。还要注意水分的补充。腹泻时间较长的患儿,由于肠粘膜受损,乳糖酶丢失,要注意去乳糖饮食,或者口服乳糖酶。
3.止泻
轮状病毒肠炎不主张盲目应用止泻药物。这里的止泻指的是蒙脱石散这一类收敛止泻的药物。他的作用是锁住水分,减少大便次数,同时也能吸附毒素,减少肠道对毒素的吸收。
4.益生菌
肠炎会引起肠道内菌群失调,加重腹泻。口服益生菌可以起到调理肠道菌群,使肠道菌群尽快恢复平衡状态,可以起到缩短病程的作用。
5.补锌
腹泻时间较长,肠粘膜受损。补锌可以促进黏膜修复,有效缓解腹泻。
总结
秋冬季轮状病毒肠炎为高发季节。起病急,“先吐后拉”,大便次数多,为稀水样黄色蛋花汤便,可伴有不同程度发热、脱水症状。一般轻症多见,治疗以纠正脱水、补充电解质及其他对症处理为主;如果出现严重脱水症状需输液治疗。预防是关键,勤洗手,注意玩具、食物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