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维生素D用量及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诊断治疗
编辑:ddayh.cn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儿童体内维生素D不足使钙、磷代谢紊乱,产生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主要见于两岁以下婴幼儿。
一、病因:1.围生期维生素D不足 早产儿更易发生佝偻病2.日光照射不足(冬春季出生)3.食物钙磷比例不当(人工喂养)4.维生素D需要量增加(长的快)5.疾病或药物影响(胃肠疾病,影响吸收;肝肾疾病,影响活化)
二、佝偻病临床表现
初期(早期) 肌肉兴奋性增高,易激惹,多汗,枕秃;血钙正常或稍低,碱性磷酸酶正常或稍高,多发生在6个月前幼儿;
活动期(激期) 初期症状+骨骼改变+发育迟缓;干骺端钙化带消失,呈毛刷样,并有杯口状改变,骺软骨增宽,骨质稀疏,可有畸形或骨折;血钙稍低,血磷显著降低,碱性磷酸酶显著增高;
恢复期 临床症状减轻,2~3周后骨骼X线改变有所改善;血钙血磷逐渐恢复正常,碱性磷酸酶4~6周恢复正常;
后遗症期 重症可有不同程度的畸形 X线骨骺干骺端病变消失,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正常(此期常见于3岁以上儿童)。
佝偻病活动期骨骼畸形好发年龄
颅骨软化 3~6个月
方颅 7~8个月
前囟增大及闭合延迟 迟至2~3岁
肋骨串珠,肋膈沟,手脚镯 1岁左右
O形X形腿 常见于1岁以上儿童
骨盆扁平 学坐后
治疗
目的控制活动期,防止骨骼畸形。
1.补充维生素D,原则以口服为主,不主张采用大剂量维生素D治疗。
1)口服法 治疗量:维生素D2000~4000lU/d(50~125微克每天),2~4周后改为预防量。预防量1岁的幼儿为600lU/d,连服4周后复查效果。
2)肌注法 用于有并发症或不能口服者,或重度佝偻病者。给予维生素D3 20~30万lU肌注,1次即可。1月后随访,改预防量口服维持。
注意:需长期大量服用维生素D时宜用纯维生素D制剂,而不宜用鱼肝油,以防维生素A中毒。
2.补充钙剂 建议从膳食的牛奶、配方奶或豆制品补充钙和磷,只要足够牛奶(每天500ml),不需补充钙剂。仅在有低血钙表现、严重佝偻病、营养不足时才需补充钙剂。
预防:
摄入富含维生素D及钙磷的食物,多晒太阳,孕后期给予维生素D800lU/日,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双胎儿生后1周开始补充维生素D800lU/日,3个月后改为预防量400lU/日。
足月儿 生后两周开始补充维生素D400lU/日至2岁。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维生素D缺乏 甲状腺不能代偿性分泌增加,血钙继续下降,当总血钙<1.75~1. 88mmol/L(7~7.5mg/dl)或离子钙浓度<1.0mmol/L(4mg/dl)时可引起手足搐搦发作。
典型发作:惊厥、手足搐搦、喉痉挛;
隐匿性发作:面神经征、腓反射、陶瑟征。
诊断性治疗:钙剂治疗后惊厥停止,手足搐搦缓解等。
鉴别:
1.低血糖症(血糖<2.6mmol/L)、低镁血症(血镁<0.58mmol/L(1.4ms/dl)钙剂治疗无效考虑低镁)、婴儿痉挛症、【甲状旁腺功能减退:间歇性惊厥或手足搐搦(血磷>3.23mmol/L(10mg/dl),血钙2.急性喉炎:声嘶 犬吠样咳嗽及吸气困难,钙剂治疗无效。
3.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治疗:吸氧、控制惊厥10水合氯醛每次40~50mg/kg保留灌肠或地西泮0.1~0.3mg/kg肌内或静脉注射。;钙剂治疗尽快给予10%葡糖糖酸钙5~10ml加入葡萄糖10~20ml缓慢静脉注射(10分钟以上)惊厥停止后口服钙剂,不可皮下或肌内注射钙剂以免局部坏死。补充维生素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