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2018世界艾滋病日将至!关于HIV传播途径的真相是…
皮肤黏膜疾病见于HIV感染的每个阶段,文献报道发生率约为66.7%到90.0%不等,一般分为感染性、炎症性和肿瘤性三类。皮肤黏膜表现既可为HIV感染者的首发症状,也可视作疾病进展的标志,值得皮肤科医生重视。
真菌感染是HIV感染者最常见的黏膜皮肤疾病,其中口腔念珠菌病发生率最高,95%以上的HIV感染者可出现。常好发于腭黏膜,表现为伪膜形成、萎缩和增生性念珠菌病、萎缩和肥大性舌炎、唇炎等。口咽部念珠菌病是感染进展的标志,当CD4+T淋巴细胞计数低于200/μL,其发生率明显升高。因为不同地理区域流行的微生物不同,HIV感染相关的感染性皮肤疾病会有相当大的差异,组织胞浆菌和新生隐球菌是HIV感染者深部真菌感染的最常见真菌,但在东南亚和中国南方,马尔尼菲青霉感染更常见。HIV感染者常出现播散性皮肤损害,这三种深部真菌均可引起脐窝状丘疹,需要进一步真菌学检查明确诊断。
1
HIV感染者相关皮损损害:马尔尼菲青霉感染(摘自PMID: 22212015)
HIV感染者常发生单纯疱疹、带状疱疹、传染性软疣等病毒感染性皮肤病,与免疫正常人群相比,HIV感染者的皮损不典型,顽固且破坏性大,复发率高,顶后较差。HIV感染者中,带状疱疹的发生率是普通人群的30倍,常常作为艾滋病的先兆。HIV感染的儿童,常在水痘之后,紧接着发生带状疱疹。
2.
HIV感染者相关皮损损害:带状疱疹(摘自PMID: 22212015)
除典型的带状疱疹表现外,艾滋病患者还会出现深脓疱病样损害(其特征为坏死焦痂周围的穿凿性溃疡)及疣状损害,这可能与艾滋病患者对阿昔洛韦耐药有关。传染性软疣的软疣数目与CD4+T淋巴细胞绝对数成反比,若累及口腔及生殖器粘膜,常提示CD4+T淋巴细胞往往低于50/μL,泛发性传染性软疣是艾滋病病情严重和预后不良的标志。口腔毛状粘膜白斑病是艾滋病特异性相当高的早期临床表现,并且对预后具有指导意义。该病是EB病毒与HIV在黏膜上皮中协同作用的结果,表现为在舌缘一侧或两侧稍隆起的、边界不清的白斑,不易擦去,表面皱如毛状。
皮肤瘙痒症及HIV相关性丘疹性瘙痒性皮疹(PPE)非常常见,可能与营养不良、免疫受损和慢性疾病及节肢动物叮咬有关。该病常规止痒治疗效果欠佳,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部分患者症状可消失,而复发则提示抗病毒治疗失败。HIV感染者由于药物代谢缺陷和免疫功能改变,在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时易出现药疹,类型有多形红斑型、麻疹样中毒性红斑及Stevens–Johnson综合征等,其中麻疹样皮疹最常见,多由奈韦拉平、依非韦伦及磺胺等药物引起。药疹的发生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无关,如果皮疹轻微,不需要停止HAART,但应密切监测患者,如果皮疹逐渐加重应立即停止HAART治疗。脂溢性皮炎在HIV感染的患者中发生率高达80%,可见于所有阶段,但皮损的范围和严重程度随着疾病的进展而增加。
3.
HIV感染者相关皮损损害:丘疹性瘙痒性皮疹(摘自PMID: 22212015)
HIV感染者中最常发生基底细胞癌,表现为浅表性多中心性,主要见于浅色肤色男性患者的躯干部,病情进展较快。卡波西肉瘤是艾滋病相对比较特异的皮损,与经典型相比,艾滋病相关性卡波西肉瘤易发生于年轻人、进展快、治疗困难,死亡率高。
HIV感染相关的黏膜皮肤疾病具有相当大的诊断和预后价值,皮肤是评价、预测HIV感染者免疫状况和管理HIV/ADIS的一个重要的临床器官,皮肤科医生可在艾滋病的防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4.
HIV感染者相关皮损损害:麻疹样药疹(摘自PMID: 22212015)
热门皮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