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溢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皮肤病,存在两个发病高峰,分别是 2 周以上的婴儿及青少年和三四十岁的成人,人群患病率约为 3%。
脂溢性皮炎病程慢性易复发,常需要多次或长期维持治疗,其中外用药物主要分为抗炎症、抗真菌和角质溶解 3 类药物。本文在此综述面部脂溢性皮炎的首选药物(A 级推荐:有良好的科学证据,基本上没有禁忌证就可使用)
吡美莫司
吡美莫司属于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可抑制炎症性细胞因子的产生。已有 2 项临床试验(包括 1 项高质量和 4 项低质量随机对照试验)表明吡美莫司乳膏(每日 1~2 次,治疗 2~8 周)可改善面部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比较性研究提示,吡美莫司乳膏疗效与 17-戊酸倍他米松乳膏、2% 酮康唑乳膏及 1% 氢化可的松乳膏相似,不过前者更易出现轻度皮肤刺激和烧灼感。
他克莫司
他克莫司同样是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可抑制炎症性细胞因子的转录。已有 3 项临床试验表明他克莫司乳膏(每日 2 次,治疗 12~24 周)的有效性。同时,他克莫司每周使用 2 次比每周 1 次能更好地控制复发。
酮康唑
酮康唑具有抗真菌作用,并可通过抑制白三烯生成而介导炎症反应。已有 2 项随机临床试验证实 2% 酮康唑泡沫凝胶(每周 1~3.5 次,治疗 4 月)或乳膏(每周 2~3 次,治疗 4 周)可明显减轻面部脂溢性皮炎的症状和体征。不过治疗后 2~4 周疾病常有明显复发。
环吡酮胺
环吡酮胺兼有抗真菌和抗炎症作用,已有 2 项临床试验证实 1% 环吡酮胺乳膏(每日 1 次或 2 次,治疗 28 天)可有效减轻面部脂溢性皮炎的症状和体征,其有效性不差于 2% 酮康唑凝胶。在不同地区环吡酮胺还有多种其他剂型,例如 1% 或 1.5% 洗发露及 0.77% 软膏。
葡萄糖酸锂/琥珀酸锂
锂剂兼有抗真菌和抗炎症作用,且可抑制糖原合成酶激酶 3β、NF-κB 和 STAT 等通路。已有 2 项临床试验表明葡萄糖酸锂(每日 2 次,治疗 8 周)和琥珀酸锂(每日 2 次,治疗 8 周)可有效减轻面部 SD 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同时研究证实 8% 葡萄糖酸锂乳膏在改善红斑和脱屑方面的疗效优于 2% 酮康唑乳膏。目前葡萄糖酸锂和琥珀酸锂主要在欧洲上市。
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普遍,但缺乏高质量研究。即便是面部脂溢性皮炎,亦可使用糖皮质激素,但长期使用会出现不良反应,且患者对此药依从性差。Uptodate 建议外用弱效糖皮质激素(每日 1~2 次,治疗至症状消退),但并无随机对照试验支持。
糠酸莫米松属于强效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症作用,可诱导脂皮质素产生。有 1 项随机对照多中心研究比较了 0.1% 糠酸莫米松乳膏和 1% 氢化可的松乳膏用于面部脂溢性皮炎的疗效。结果证实前者疗效优于后者,但副作用高于后者,据此学者将糠酸莫米松定为 B 级推荐(可以使用但应注意其证据并不充分)。
其他治疗
其他 B 级推荐药物为:甲硝唑、烟酰胺、费拉芦荟、茶树油和苏里南苦木,其他 C 级推荐(相当于不推荐)药物为:联苯苄唑、舍他康唑、氟康唑(或仅可用于重型/难治性病例)、钙泊三醇、他卡西醇和透明质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