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对疾病的认识是从人体的完整统一性出发,认识疾病必须先审证求因。
皮肤病虽发于外,但其病因绝大多数是由于体内阴阳气血的偏盛与偏衰和脏腑之间机能活动的失调所致。所以中医学经典著作中有“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记载。又如《诸病源候论》记载:“头面生疮系内热外虚,风湿所乘。”“肺主气,候于皮毛,气虚则肤腠开,为风湿所乘,脾主肌肉,内热则脾气温,脾气温则肌肉生热也,湿热相搏,身体皆生疮”。这些都充分说明皮肤病与内脏的关系,也说明了古人早已开始认识内因是发病的根据,外因是发病的条件。
此外,古人对一些细菌性、真菌性和皮肤寄生虫所引起的皮肤病亦早有认识,如《诸病源候论》记载:“癣病之状,皮肉隐疹如钱文,渐渐增长,或圆或邪,疼痛如匡廓,里生虫……而癣内实有虫也。”这说明在隋朝我国医学虽然受科学条件限制不能分门别类的说出病原菌,但已确认某些皮肤疾病是由病原微生物所引起。
总的来讲,中医学对皮肤病病因的认识,过去一般书籍记载均称三因学说,即内因、外因、不内不外。我们认为不内外因可分别归入内、外二因之中,故提倡内外二因。
——《简明中医皮肤病学》赵炳南,张志礼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