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梅毒的基本概念:
1.RPR●RPR(rapid plasma reagin),是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属于非梅毒螺旋体抗体试验,检测的是梅毒感染后,产生的非特异性类脂质抗体,即反应素。
●注意了啊,不是检测的梅毒(TP)特异性抗体,什么叫非特异抗体,就是梅毒有的抗体,其他疾病也有的抗体,例如:妊娠、结核病、心内膜炎等。
●因为是非特异性抗体,所以比人家特异性的(就是下面2中讲的TPPA/TPHA)出现的晚,在出现临床表现(例如硬下疳)后4周可检出,所以梅毒早期可能检测不出来。
●因为是非特异性的抗体,所以,会有假阳性,就是不是梅毒的,例如心内膜炎,检测成梅毒啦。
●检测的抗体包含IgG和IgM。
●RPR阳性:就是RPR实验有比例,1:1就是阳性,如果1:4或者1:16提示阳性的更厉害。
●1:1的意思是:血清原倍时,可以检测到抗体,这时,我们说滴度为1:1;?滴度越大提示感染越强,1:16的意思是血清稀释倍数为16倍时检测到抗体。
●早期梅毒患者经充分治疗后,反应素可以消失。经治疗后血清滴度可下降并阴性。因此,RPR可作为疗效观察、判断治愈、复发或再感染的指征。
●RPR滴度在小于4倍的情况下变化,没有意义的,例如从1:16变成1:8,可以视为无变化;由1:16变成1:4有意义。
●一部分梅毒患者,大约占梅毒患者的25%左右,虽然经过积极、正确的治疗,但其RPR降到一个低值,例如1:8或者1:4,然后就不下降了,属于血清固定,原因目前不明,也不明确梅毒是否已经治愈,但这也不是治疗失败的指标,也不能作为再次进行梅毒治疗的指标。
●早期未经治疗者到晚期,部分病人中反应素也可以减少或消失。因为梅毒螺旋体被杀的差不多了,剩下的可能隐藏在神经等处,不出来活动啦,所以抗体就不产生了,就逐渐降低啦。还有就是,病人免疫系统已经不工作啦,没有能力产生这种抗体啦。
●该指标对于神经性梅毒不敏感。
●类似的非梅毒螺旋体抗体试验还有: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 (Venereal Disease Research Laboratory, VDRL),甲苯胺红血清不加热试验(Toludine Red Unheated Serum Test, TRUST):特点是都带个R,哈哈。
●新生儿,如果没有感染梅毒,仅仅是母体非特异性抗体经胎盘传给孩子的,其RPR为阳性,但是在6个月左右会转阴。
2.TPPA/TPHA●这两个实验属于梅毒螺旋体抗体实验,检查的是梅毒螺旋体进入人体内,产生的特异性抗体,目前TPPA是WHO认可的诊断梅毒的“金标准”。
●为定性试验,其被报告为“有反应”或“无反应”,作为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如RPR等)初筛阳性标本的确诊试验,阳性提示感染过或者正在感染梅毒。
●目前检测的是IgG和IgM,有些研究室可以单独进行IgM的检测,但是价格贵、操作麻烦,没有推广开。
●非定量实验,不能评估梅毒的严重程度。
●该检查也会发生假阳性,是因为患者体内存在于检测试剂中组成成分起反应的物质,或者体内有一些异常蛋白干扰检验结果。
●TPPA是TPHA的改进版,其发生假阳性的几率小,但是目前国内还是检测TPHA的多。
●早期梅毒经过积极治疗,有可能转阴。
●75%的患者,感染梅毒后该抗体将终身阳性,故不能用于疗效、复发或再感染的判定,25%的可能会转阴。
●非梅毒感染的新生儿,如果母亲的梅毒螺旋体抗体经过胎盘传给孩子,其会在1岁或1岁半时转阴的。
●类似的梅毒螺旋体抗体实验还有:荧光螺旋体抗体吸附试验(fluorescent treponemal antibody absorption, FTA-ABS),梅毒螺旋体抗体微量血凝试验(microhemagglutination test for antibodies to treponema pallidum, MHA-TP,TPHA),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gglutination assay, TP-PA),梅毒螺旋体酶免疫测定(treponema pallidum enzyme immunoassay, TP-EIA)。哈哈,特点都带有TP,至少带个T,因为TP就是梅毒螺旋体。
?
?
图片解释:红线表示的是特异性抗体,类似TPHA/TPPA,蓝线表示为非特异性抗体,类似RPR。Primary为一期梅毒,Secondary为二期梅毒,Late为晚期梅毒。为什么特异性抗体会持续存在呢?因为感染后,身体的体液免疫系统记住他啦。
小总结:简单总结1和2,就是,
●依靠血清学诊断梅毒,需要检测RPR和TPHA/TPPA,同时阳性,诊断为梅毒。
●RPR是定量检测,可以评估严重程度、治疗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RPR会转阴,转阴就代表梅毒治愈了。
●TPHA/TPPA是定性诊断,不能评估严重程度、治疗效果,TPHA/TPPA不容易转阴,不转阴也不代表梅毒没治愈。
3.妊娠期梅毒●因为梅毒对新生儿的危害很大,所以,从严诊断、从严治疗。
●只要是怀孕时,RPR和TPPA/TPHA检查时阳性的,不管是什么时候感染的,不管之前是否治疗,都认为妊娠期梅毒;孕母有梅毒症状的,更属于妊娠期梅毒。
●甭管孕母怎么治疗的,只要检查还有RPR和TPPA/TPHA阳性,就归类于活动性梅毒,除非:
◆孕母有明确的有效治疗史,RPR保持在一个低水平(例如小于1:4)[1],可以归类于非活动性梅毒,但是仍按照妊娠期梅毒处理。
●孕母治疗后,RPR是如果转阴性了(不用管TPHA/TPPA),提示梅毒治愈了,认为没有传染性了,不归于妊娠期梅毒,如果TPHA/TPPA也阴性了,更不属于妊娠期梅毒了。
●梅毒治疗有效后,大约75%的患者,TPPA还是阳性,就是可能会跟你一辈子。25%的,治疗好了会转阴性。
4.梅毒治愈标准●分为临床治愈和血清治愈,临床治愈就是没有临床表现啦,不细讲了。
●梅毒血清治愈:抗梅治疗后2年内梅毒血清学反应(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如VDRL、RPR试验)由阳性转变为阴性,脑脊液检查阴性。
●血清治愈后,就认为体内没有梅毒螺旋体啦,没有感染性啦。
5.关于梅毒的传染性●主要通过性行为过程中,直接接触感染性的皮损传播。一期梅毒和二期梅毒的早期,其皮损极具有性传播的传染性。晚期梅毒,尤其是感染5年后的梅毒,基本上没有性传播的可能,通过胎盘传播的可能性也几乎没有啦。
●输血传播梅毒非常罕见,第一会进行供血者梅毒筛查,第二,梅毒螺旋体在现有的血库储存条件下存活不会超过24-48小时。
●梅毒螺旋体也可通过胎盘造成感染,以前认为在妊娠16周前,由于胎盘滋养细胞具有屏障和隔离作用,梅毒螺旋体不易通过胎盘,胎儿受感染较少。但现在认为梅毒母亲,妊娠的任何时期都会发生母婴感染,因为有孕早期病例报道啦。
●潜伏期(RPR和TPHA/TPPA都是阳性,但没有临床表现的)患者体内仍有梅毒螺旋体,可不时播散到血液中,一般不会发生性传播,但是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
●即使孕母的RPR滴度很低,孩子也有感染的可能性。
第二部分:孕母梅毒,新生儿的相关处理
为了讲的更加清晰,把母亲只要有梅毒病史的,不论现在梅毒情况如何的,都讲下,包括妊娠期梅毒和非妊娠期梅毒。
1.非妊娠期梅毒就是妊娠期检测RPR是阴性的,流程图如下:
?
?
具体分析下:
第1种情况:母亲诊断为梅毒,但是治疗好了,意思是经过治疗,母亲的RPR已经转阴了,TPHA/TPPA为阳性或者阴性,这不属于妊娠期梅毒啦,不认为有传染性,孩子不用做任何处理。
第2种情况:母亲妊娠前或妊娠期检查(按照推荐产检时间来算,大约在怀孕3个月左右),提示TPHA阳性,但是RPR为阴性,之前没有治疗过,这种情况可能是梅毒的早期,应该再次进行梅毒螺旋体检查(最好使用上次的标本),检查方法和上次应该不一样(比如第一次使用的是TPHA,第二次应该使用TP-EIA法):
●如果第二次的梅毒螺旋体检查是阳性的,那么定为现在梅毒感染,应该开始进行治疗,新生儿出生后按照母亲妊娠期梅毒处理。
●如果第二次的梅毒螺旋体检查是阴性的,第一次的检查可能是假阳性,如果该女性梅毒风险因素很低,应该随诊,4周内复查,如果TPHA仍然是阳性,或者RPR或者TP-EIA转阳性了,可以确诊,按照梅毒处理。如果复查RPR和TP-EIA仍然阴性,无需治疗,新生儿出生后无需处理。
2.1妊娠期梅毒-新生儿检查就是RPR和TPHA都是阳性的孕母.
对于这些母亲生的新生儿必须做的检查:
●所有新生儿出生后,都要进行非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查(RPR或者VDRL)检查,抽取新生儿的静脉血检查,不要使用脐带血,并且检测方法要和母亲的方式相同。
●进行体格检查以寻找先天性梅毒的证据,如果有可疑的病损或体液(如鼻涕)进行暗视野显微镜检查。
高度可疑先天性梅毒,需要进行全面的检查,除了以上的检查,还包括:
●对脑脊液开展VDRL试验、细胞计数和蛋白检查:排除神经梅毒。
●血常规检查,
●其他可选者的检查(胸片、长骨X线摄影、眼部检查、肝功能检查、神经影像学检查以及听觉脑干诱发电位).
2.2妊娠期梅毒-流程图根据母亲情况和新生儿检查情况,分为以下几种,流程图为:
?
?
具体解释为:
第1种情况:母亲在妊娠前得到充分治疗 ,
意思是母亲在妊娠前和妊娠期间以及分娩时,母亲的RPR滴度维持在较低的水平(RPR●婴儿的RPR滴度小于等于其母体滴度的4倍,或者直接为阴性的(如不特别注明,下文所说的滴度小于母亲滴度4倍的,都包括阴性结果),
●婴儿体格检查正常。
此类婴儿,无需开展其他评估,无需治疗。原因:孩子感染的机会非常少。
但是,如果之后随访得不到保证,部分专家认为,为了保险起见,单次肌内注射苄星青霉素是必要的。
第2种情况:母亲在妊娠期间已得到充分治疗,意思是说:
●母亲在妊娠期间接受过适合其感染阶段的充分治疗,疗效好,即经早期梅毒治疗后,RPR滴度下降大于4倍;对于晚期梅毒,RPR滴度保持稳定且处于低水平(RPR≤1:4);
●母亲在分娩前已治疗4周或4周以上;
●母亲没有复发或再感染的证据(滴度增至4倍或以上则提示复发或再感染)
新生儿如果:
●婴儿体格检查正常;
●婴儿的VDRL或RPR试验结果呈反应性,但滴度小于其母体滴度的4倍。
对于以上新生儿,AAP和CDC建议:采用单次肌内注射苄星青霉素治疗。这里没有说明如果孩子的RPR是阴性如何处理,因为该类情况较少的原因,部分专家认为也需要进行单次单次肌内注射苄星青霉素治疗,原因是尽管在妊娠期间进行了恰当的母体治疗,但胎儿仍可能发生感染,RPR阴性不能完全提示孩子没有感染,相比于遗漏感染导致的后果,单次肌注苄星青霉素是更好的做法。
第3种情况:母亲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充分,意思是:
●母亲的梅毒未经治疗,
●分娩前4周内才开始梅毒治疗者,
●妊娠期应用非青霉素疗法治疗,
●经抗梅毒治疗后,非螺旋体试验抗体滴度下降小于4倍,或者升高,
这类新生儿感染的机会高,假定这类婴儿存在先天性梅毒,并进行全面的检查:
●体格检查,
●RPR试验,
●对脑脊液开展VDRL试验、细胞计数和蛋白检查:排除神经梅毒,
●血常规检查,
●其他可选者的检查(胸片、长骨X线摄影、眼部检查、肝功能检查、神经影像学检查以及听觉脑干诱发电位)
新生儿的处理:
●如果RPR呈反应性,但滴度小于其母亲滴度4倍,其他检查均为阴性,并且婴儿的随访能得到保证,那么可对新生儿肌内注射单剂苄星青霉素,或者采用整10日疗程治疗。当母亲在分娩时为二期梅毒或在妊娠期间发生了血清转化(就是阴性变阳性)时,推荐十日疗法。
●如果上述任何一项评估结果为异常,确诊为先天性梅毒,立即进行10日青霉素疗程。
●如果非常幸运的, 新生儿的体格检查正常且RPR试验阴性,新生儿也要进行单次肌内注射苄星青霉素。
第4种情况:新生儿确定为先天性梅毒,满足下列条件之一即可诊断:
●体格检查发现梅毒症状,
●血清RPR滴度为母亲滴度的4倍或以上(例如,新生儿滴度为1:64,母体滴度为1:16)
●皮损部位或者体液暗视野显微镜检查到梅毒螺旋体,
对以上孩子进行10日的青霉素G治疗,并且进行以下检查:
●对脑脊液开展VDRL试验、细胞计数和蛋白检查:排除神经梅毒,
●血常规检查,
●其他可选者的检查(胸片、长骨X线摄影、眼部检查、肝功能检查、神经影像学检查以及听觉脑干诱发电位)
2.3.治疗方案●如果治疗中有间断,必须重新开始10日治疗方案,因为梅毒的有效治疗需要血清中青霉素浓度在7-10天内维持在稳定水平。
●单次方案:苄星青霉素G (Benzathine penicillin G) 5万U/kg, 肌注1次。
●十日方案:水剂青霉素G(Aqueous penicillin G)5万U/kg.次 ,静注(7天患儿Q8H),共用10天。
或者普鲁卡因青霉素G (Procaine penicillin G)5万U/kg,一天一次,肌注10天。
●对于先天性梅毒的患儿,脑脊液检查提示神经梅毒的患儿,采取的治疗方式是一样的,都是十日方案。
●母亲还感染有艾滋病的,治疗方式一样。
●治疗不良反应:青霉素在杀灭梅毒螺旋体时,会释放出脂多糖、肿瘤坏死因子-α等物质,可能导致治疗后2-12小时出现发热,皮疹、低血压,被称为赫克斯-海默尔反应,有些严重患者可能会出现心血管衰竭、癫痫发作和死亡。该反应在新生儿中罕见。出现这些问题后,给予对症支持治疗:退热药物、补液治疗。
2.4 随诊●哪些孩子需要随访:所有妊娠期梅毒母亲生的孩子,都需要随访,不管是否接受过治疗,不管出生时RPR检查是否阳性。
●随访包括什么?体格检查和血清学检查。
●体格检查:对于这些孩子,在以后的每年的定期儿保就诊时,都需要进行梅毒临床表现的查体,并且要对听力、视力、神经发育进行评估。
●RPR检查:每2-3个月进行1次RPR试验。直至其转阴或滴度降低4倍。如果婴儿未被感染(出生时RPR阳性是由母体IgG抗体经胎盘传给孩子的),或者治疗成功,婴儿的RPR滴度在3月龄内出现下降,并在6个月内转阴。如果出生时孩子的RPR就是阴性的,推荐也要每2-3个月进行1次RPR试验,到6个月时还是阴性,不用接着查了。
●注意,RPR的滴度改变4倍才有意义,例如从1:32降到1:8,小于4倍的,不能说明好转或恶化,例如1:8降到1:4。
●TPHA/TPPA检查:该检查不用生后立即做,因为查出来阳性也不能明确是母亲传给孩子的,还是孩子自己生成的。如果孩子的RPR生后是阳性的,在12-15月龄后查接受TPHA/TPPA。如果没有感染梅毒,多数是阴性的(因为母亲传给的抗体该消失了),如果是阳性的,在18月龄再次检测,转阴性了,没有梅毒,如果还是阳性的,诊断为先天性梅毒。
梅毒实验结果的意义
1、RPR- TPPA- 排除梅毒感染、极早期梅毒(窗口期)、艾滋病人合并感染梅毒(免疫低下)
2、RPR+ TPPA- RPR假阳性
3、RPR- TPPA+ 梅毒已治愈、极早期梅毒(TPPA+出现的时间早于RPR)、部分晚期梅毒
4、RPR+ TPPA+ 现症梅毒、治疗后的晚期梅毒(部分患者治疗后出现血清固定反应)
RPR实验不适于一期和三期梅毒的诊断,梅毒的诊断一定要结合临床。
热门皮肤性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