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歌声的悠扬,街道的嘈杂,麻雀的叽叽喳喳…… 自出生以来我们都一直浸泡在声音的海洋,随着声浪的起伏,而感知每一个音符的跃动。人能够听到声音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普通到可以认为这是理所当然,而从科学的角度的出发,耳朵更像一个精密的声音捕获分析装置,从外到内,由大大小小的零配件巧妙的组合而成。
耳部的结构主要分为外耳、中耳、内耳。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耳郭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耳朵”,位于体外的耳轮廓,它就像一个接收器,将外界不同来源的声波收集起来,进一步向外耳道和中耳传递。临床上如果耵聆(俗称耳屎)分泌过多或者没有及时清理,阻塞外耳道就会影响对声音的传导,临床表现为堵塞感和听力减退。
中耳与外耳之间只有一“墙”之隔——鼓膜。鼓膜是一张半透明的薄膜,它既是外耳和中耳的分界,又可以通过振动将外耳的声波准确地传递给中耳的听骨链。听骨链,位于中耳,由锤骨、砧骨、镫骨串联形成的杠杆系统,一边连接着鼓膜,另一边连接着内耳,除了用来机械的传导声音之外,听骨链对声波还有放大作用。当外界的声波引起鼓膜振动时,触发中耳的听骨链振动,于是声波就传到了内耳,整个过程就像一次接力赛跑一样,哪一环节出错都会引起听力的改变。比如中耳炎或者听骨链毁损都会降低我们对声音的敏感度。
内耳的解剖结构较为复杂,大致可以分为前庭、半规管和耳蜗三部分,前两者负责人体平衡功能,而耳蜗负责听觉。耳蜗内的听觉感受细胞叫毛细胞,毛细胞像一台发电机一样,可以将外耳、中耳传递而来的声波振动编码成自身的电位活动,产生的神经冲动顺着听觉神经纤维,传到大脑的听觉中枢,再经过一系列的加工、整合,便产生了听觉。所以内耳或者听觉中枢的病变也会引起听力的改变,一般其预后较外耳或者中耳损伤者差。
热门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