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眩晕病——耳石症
复旦大学附属眼
编辑:ddayh.cn
常见的眩晕病——耳石症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王璟
耳石症,临床上的标准名称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onalVertigo, BPPV)。它是指当头位快速移动到某一特定的位置时激发的伴随水平型或旋转型眼震的短暂的、阵发性眩晕。大部分患者发病表现为起床、后仰倒床或者在床上向某一方向翻身时引起天旋地转的感觉,伴恶心、呕吐。眩晕发作时间短暂,几秒钟或几十秒钟,很少超过一分钟。耳石症的发病率约为64/10000,是最常见的一种眩晕病之一,特别是中老年女性最容易发作。但由于电脑的普及和广泛应用,长期伏案工作的人也成了危险人群,故目前耳石症越来越年轻化,但引发的原因不明。
?
耳石症到底是身体哪个部位出现的问题呢?原来藏着人体颞骨内部的内耳除了有听觉作用外,还是一个维持平衡的器官。其中,感受直线加速度和重力变化的感受器是位于前庭的椭圆囊和球囊,它们各有一个囊斑,其上有感受重心变化的碳酸钙结晶,形状像石头,称为耳石。感受角加速度的感受器是三个半规管,它们互呈90°夹角,都开口于前庭。由于头部外伤、或者局部结构退化等原因,耳石从原来前庭的位置上脱落,掉进了半规管。当头位变动时就会引起眩晕。
?
耳石症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就是:1. 特定头位改变而诱发的阵发性短暂眩晕。2. 每次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1分钟。 3. 有一定的潜伏期,一般头位改变数秒后才出现症状。 4. 有适应性或易疲劳性,即反复转到刺激位置眩晕程度会减弱。5. 有自愈性,病情可在数周或数月内自行缓解,少数人可延续到数年。通过患者叙述的病史,医生基本能对耳石症做出最初的判断,但最终确诊并明确耳石的部位,还要经过严格的检查。耳石脱落的位置不同,可以表现出不同方向的眼震,这是进行耳石定位的依据。比如,水平半规管的耳石,经常向左右翻身时都会眩晕,但向其中一侧翻身时更重;查体会发现患者变换体位后出现水平性眼震,向一侧翻身眼震强度大,向另一侧眼震强度小。而后半规管耳石通常表现为后仰躺下以及坐起时眩晕,查体会发现顺时针或逆时针扭转性眼震。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疾病本身不会危及生命。但是由于眩晕明显,有时伴有剧烈的恶心、呕吐,患者会比较恐惧。耳石脱落在不同的位置,需要采用不同的手法进行复位。所以患病的病人,应该到有经验、治疗眩晕的专科医生那里去诊治。有经验的医生通过检查,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选用正确的手法治疗,使治疗变得简单、有效。对于没有经过正规培训的医生,错误的方法和粗暴的操作,有可能导致患者耳石异位、眩晕加重。传统的手法检查和复位主要通过医生的肉眼或给患者带一个放大眼镜来观察眼震的方向以及复位的效果,有一定的误差。而且手法检查时会扭动患者的颈部,有引发颈性眩晕的可能。有的颈性眩晕症状和耳石症检查时的症状非常相似,从而导致误诊。为耳石检查和复位专门设计的TRV转椅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诊治耳石症的仪器之一。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是亚洲引进这台仪器的第一家医院。TRV转椅将患者和转椅固定为一体,通过旋转轴可以高度精确地、并且简捷地把病人的头置于所需要的位置上,变位过程中头部和躯体保持一致,避免了颈部转动所引起的眩晕,并通过红外影像眼震电图系统将细微的眼震详细记录下来,能精确的定位半规管耳石,并根据病变部位进行耳石复位,从而使诊断和治疗更加准确、安全和有效。该转椅的耳石复位的原理是利用沿准确方向旋转后急停的重力加速将耳石、特别是细小的耳石复位,复位效果良好。与传统的手法复位相比,该仪器减少了手法复位的不精确性,并且提高了复位的有效率。
一般患者经过1-2次复位治疗,基本都能完全康复。治疗结束后,要求患者当天不可做过度低头和仰头的动作,一周内要注意休息。有研究表明,耳石脱落可能和缺钙有关。所以,经常发作耳石症的患者,宜适量补充些钙剂。